首页

搜索繁体

第6章 封爵,太白县男爵

    “启禀陛下,臣昨日于南城偶遇一良人献良策,依此法臣已将城南打理妥当,流民取粥队伍井井有条,已无泼皮捣乱。”

    言官们知晓秦琼虽为武将,却不是个莽夫,一言一行都十分慎重,见他如此说话,心中都有些质疑。

    难道城南真的管理好了?

    也有人不信秦琼认为他在欺君罔上,而且秦琼跟太上皇关系不一般,也不知新皇会如何对待。

    “臣弹劾左武卫大将军秦琼欺君罔上,昨日城南都还有饿死的流民,秦大将军却说打理妥当,显然是欺君罔上。”

    一有人带头,其他人也就跟了出来,一时间弹劾不断。

    “启禀陛下,”魏征也站了出来,“若是秦大将军治理有方应当赏赐,若他欺君罔上,按律则当降罪。”

    李世民见魏征也站了出来,这才开了金口。

    “朕昨日已去过城南,那里确实打理的井井有条。”

    魏征显然嗅到了不寻常的气息,陛下今日的气色好了很多,已不像昨日那般愁眉不展,看来城南的流民十有八九是处理妥当了。

    谏议大夫胡安又启奏道:“启禀陛下,臣听闻昨日城南减少粥棚,流民队伍如长龙,显得朝廷吝啬,臣建议增设粥棚,以彰显朝廷慷慨!”

    这回他倒是没在弹劾秦琼,显然是看到了陛下在偏帮,皇帝陛下对秦琼的态度一目了然。

    其实这也跟治理城南以及玉太白有着不小的关系。

    “臣附议,减少粥棚,岂不显得朝廷小气……”

    李世民也是服了这群言官,偏偏讨论出结果之前他还得耐着性子听,于是道:“秦爱卿说说,昨日那良人献了何策!”

    秦琼拱了拱手,向朝中的所有大臣解释了减设粥棚、拉长队伍的计策,又将原理解释一番。

    初听之时,不少文官还纷纷训斥那是馊主意,但听到秦琼解释原理之后,顿时惊得久久不能言语。

    魏征更是茅塞顿开,心中也对那献策之人好奇的紧。

    “报!”太极殿外一个人影飞奔了进来,这几天早朝每天都有人通报流民的最新情况。

    “启禀陛下,城南、城北、城东、城西流民取粥队伍井井有条,昨夜无人饿死,就在刚才已有三成流民返乡。”

    “好!”李世民龙颜大悦,竟笑出了声,这可是他登基后最开心的一件事了。

    刚才那些言辞激烈的言官立刻见风使舵。

    “天佑大唐,陛下圣明!”

    一时间拍马溜须只言纷纷不断。

    程咬金扣着鼻孔,越看这些言官越不顺眼,秦琼,李靖和侯君集倒是镇定得很。

    魏征道:“陛下,既是那位良人献的良策,理当有赏,如此人才理当入朝为官,为我大唐出谋划策!”

    一众大臣也得知皇帝称那人为“良人”,也没听道秦琼透露那人身份,哪里还不清楚陛下早就和秦琼商量好了。

    陛下估计是不打算透露那人身份的,于是也都用“良人”代称。

    “臣附议!”言官们纷纷出列附议,将功劳推给那个献策之人是最好的选择,他们可不想秦琼,程咬金等武将再获得封赏。

    李世民点了点头,觉得男爵似乎有些轻了,于是道:“念那良人年岁尚小,尚未弱冠,入朝为官还早了些,朕打算封他为太白子爵。”

    短短一句话就透露了很多信息,想不到那人还是个少年,估计陛下是不想那人被世家拉拢才出此下策,但过不了多久众人也会知道那人是谁。

    “陛下不可,那良人即未弱冠,理当保留赏赐,待他弱冠再赏也不迟。”有大臣反驳,一上来就子爵,这还得了。

    魏征道:“有功必赏,以彰显朝廷赏罚分明,子爵太重,臣建议封其为男爵。”

    “那就封太白县男!”

    众大臣:“……”

    老狐狸就是老狐狸,李世民开口就是子爵,这招得寸进尺之后,给玉太白封男爵的承诺算是兑现了。

    其实李世民很迫切地想让玉太白为他效力,见他年岁和高明差不多,甚至动了让他陪高明念书的念头,但真要这么做阻力一定非常大。

    而且玉太白很多想法大方向上虽然没错,却没有实质性建议,让他跟高明念书还有些早。

    算算时日,也差不多到立太子的时候了。

    此时朝中还在不停地对官员进行试错,合适的就上,不合适的就下,年底估计才能完全稳住局面。

    城东处,昨天那被他救过的妇人已和其丈夫团聚,流民也返乡了很多,很多人在今早领取第一份粥的时候就离开了。

    玉太白见没什么事了,就进城逛逛,看看有什么商机。

    周伍已经成了他的跟班,这是秦琼交代的,说要负责玉太白的安全,毕竟流民的治理上才刚有成效,若是还有什么问题指不定还得仰仗玉太白。

    没想到先前还朝玉太白瞪眼,现在却成了他的保镖,周伍觉得这世道变得太快。

    玉太白昨夜住的客栈,就发现了很严重的问题,虽然是秦琼掏钱,但他住得很不习惯,比在深山老林里还难受。

    首先因为现在已经不再是深山老林,要洗澡得自己去打水,或者花钱买。

    其次洗澡没有沐浴露香皂,连肥皂都没有,如果不是长时间泡在水里就很难洗干净。

    这里的饭菜玉太白吃的也很不习惯,全部都是煮的、蒸的或者烤的,炒菜根本没有普及,而且煮菜的水平很差,还不如他在山间吃果蔬、打野味舒坦。

    所以玉太白为了今后的幸福生活着想,不得不谋划今后的柴米油盐和衣食住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