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57章 偏执的人

    叶知寒失神了片刻,随后微微点头。

    “谢谢。”

    赵章顺离开之后,叶知寒就继续开始了管道的改进工作。

    原来那样只阐述可行性,现在是不够了。

    他还要尽可能的精简,以确保在现实可行的要求下,实现最低的耗钢量。

    当没有足够多的资源支撑的时候,对技术的要求就变得更高了。

    比如要想生产一个轮子,在物资丰富的时候,用大量的橡胶塑造一个实心轮胎,不需要复杂的工业基础,也不需要什么绞尽脑汁的设计,有手就行。

    但假如橡胶的产量不足,那实心肯定就不“经济”了,于是推动了空心胎的出现,以及技术的进步。

    但如果产量远远不足呢?

    这时候,当你经过复杂的运算和实验,就会发现,其实并不是只要圆形才能滚动,两个半圆只要设计的角度合适其实也可以稳定的转动。

    所以,技术就得以在此蜕变。

    叶知寒苦笑一声,所以,穷,也是推动技术进步的另一把钥匙啊。

    他现在的思路很简单,先通过对各个参数进行论证,在保证结构稳定和运作状态正常的极限的参数下,进行偷工减料。

    还有一个不是方法的方法,那就是替换材料。

    但为了保证效果,材料没有太多选择的空间,要么是钢要么就是铜,换来换去也都是同一个问题。

    甚至现在华夏的铜产量要远低于钢,根本不是一个数量级的。

    ……

    不过从中科院回来之后,他冷静的想想,也想清楚了很多问题。

    首先,这个项目对于国家来说,是一个割肉的大军工项目。

    所以他不能太简单敷衍,还是要把该完善的数据都完善才行。

    其次,可能文字还是太单薄。

    现在包括刘志民在内,中科院的很多院士们对粒子加速器都还比较陌生,就更不用提及延伸出来的军工设计了。

    而叶知寒又是一个理工人,文字水平实在不够看。

    像这种脱离现实的大型设备,哪怕是来个写小说的,也很难写明白是个什么科幻物件,更别提他这么一个写八百字作文都费劲的外行人了。

    所以还是想办法制作一个模型,让他们真的能够看到、摸到,当他们直观的见到这个东西,才能真正的理解并且接纳。

    当然,要是真弄一个模型出来,还有一个好处。

    那就是能够进一步证明自己对这个项目的掌握能力,只要原理和数据不出问题,缩小几百倍的模型可以造出来,扩大几百倍的武器,也同样不难。

    叶知寒搓了搓手,开始进行模型的设计。

    他之所以会选定这个军工设计,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震慑效果极强。

    更关键的是看上去很尖端,实际上应用的工业设计,并不出众。

    能起到很好的唬人效果。

    如果说制作原子弹,是用脚捏着筷子穿针,那磁约束管道,就相当于拿着斧子砍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