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209章 小女吴莫言

    “小官人,可否听一曲小唱?”赵构正盯着一位眼熟的客人快步上楼,忽然耳边传来一句颤巍巍的话语。

    赵构转过头来,只见一老汉,手里拿着一副串板儿,后面一位小娘子,怀里抱着一面琵琶,竖着两个朝天髻,却只有十四五岁。原来是卖唱的,看样子,像是父女二人,来这里讨个彩头。

    只见那小娘子向三人深深道了三个万福,说道:“官人万福,小女子有礼了。”

    吴喜看看赵构,赵构也是兴致上来了,脑海里忽然闪出小说里的桥段,于是冲吴喜点点头。吴喜便冲哪小娘子道:“可有什么好曲儿?”

    那小娘子莺声回道:“一曲‘玉楼春’,为官人清耳。”

    右手一划,怀中琵琶叮咚入耳,银瓶乍破,朱唇轻启:“东风又作无情计,艳粉娇红吹满地。碧楼帘影不遮愁,还似去年今日意。谁知错管春残事,到处登临曾费泪。此时金盏直须深,看尽落花能既醉。”

    小娘子轻拢慢捻,低吟高唱,一曲小山(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的《玉楼春》唱完,大堂中顿时安静了许多,这小娘子委婉清脆的歌喉,已经深深吸引了大部分的客人。一曲唱罢,叫好声已经轰然响起。

    赵构却从这个小娘子的小曲儿里,听到了一丝淡淡的忧伤味道。晏几道的词,本就是语言清丽,委婉动情,加上小娘子这份无言的轻愁,顿时感染了大堂里的食客,但因为是赵构点曲儿,却不能僭越赏赐,只能大声叫好,捧个人场。

    赵构笑道:“小娘子好嗓儿,我这里有一小令,不知能否唱来?小二,拿笔来。”

    小二急忙捧过纸笔,吴喜已经研磨,赵构提笔在手,略一思索,下笔犹如龙蛇之势:

    “白沙河,黄芦岸,嫩绿堤红血滩头。前有五花马,后无离天口。谈笑间敌酋授首。不慕人间万户侯,只羡江边钓鱼叟。”

    小娘子接过烫金小笺,凝视上面一笔潇洒飘逸的书体,抬起头,笑道:“官人所写,虽是小令,却露大义。不显刀枪,却闻金戈铁马之声,您不会是一位太尉吧?此令,能否赐予小奴?”

    “小娘子不嫌鄙陋就好,拿着就是。”赵构知道,有了这一纸小令,至少温饱,这父女俩不成问题,也是赵构爱心泛滥,看不得别人受苦,尤其是花季少女。

    琵琶再次响起,却是犹如疾风暴雨,大弦嘈嘈,小弦切切,开口犹如裂帛之声,冲天豪气:“白沙河,黄芦岸,嫩绿堤红血滩头……”

    满堂寂静,众人随着小娘子急速的弹拨,嘹亮的歌喉,虽是女声,但伴随着琵琶特有的音色,霎时间,人们犹如身临其境,置身于金戈铁马的战场,看到的,是一幅幅血染的画面,听到的,是一声声力竭的杀声。

    小娘子琵琶当中一划,戛然而止,满屋寂静,又轰天一声好字喊出,几乎掀翻了凤楼。

    赵构也是激动,这个小娘子不简单啊,就是方才呼吸之间,已经成曲在胸,而且,配曲是如此贴切,唱得是如此完美。

    “好一个吴莫言,倒是小看你了。”一个声音,透亮地传过来,赵构抬起头,就见二楼楼梯上,款款而下一位娘子,乌云发髻鬅松,一件鹅黄色的褙子,里面一件暗红色的抹胸,红黄相间,映衬着一张精致漂亮的俏脸,略施粉黛,俏脸含嗔,却是七分俏,三分媚。

    只见哪小娘子冲上一个万福,却笑道:“王姐姐心慈,不忍看莫言街头飘零。姐姐万福。”

    正是凤楼大家王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