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351章 碰瓷党

    “八,体验其境。釉面上形成的意境图画。

    其前提必须是通过窑变自然形成,不是人为所致。

    这些意境图画有人物、动物、山水、风景、传说故事等等。

    这种变化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欣赏时能引起人的联想,情景交融,从而使人心情愉悦,获的美的享受。

    其九为浑,即是整体为浑然天成。

    釉面窑变色彩,纹路,斑点,意境浑然一体。

    自然天成,给人以整体的美感。

    釉层浑匀一致,无局部过厚堆积或露底的现象。

    浑是钧釉窑变的主要特征之一。

    鉴赏一件钧瓷的釉色,只要按照上述九种去分析,基本就能分出优劣来。

    但应注意的是,并不是每件钧瓷都具备上述九个特点,如窑变单色釉就没有“境”和“变”二字,所以有时也不能强调一件好的钧瓷非要这九个特点同时都具备不可。

    各位尊客,你们看看,这一件钧瓷,与他们所带来的是不是分别很大……”

    雪里梅拿着另一个钧瓷的碗,让大家伙观察其中的分别。

    “哎哟,分别很明显嘞,一看就知道是假的……”客人大部分人都是有眼光的人,仔细一看,非常之明显。

    “呐呐呐,你自己也说了,不能单凭看境与变辩真假,你所讲的不是废话么……”长着两撇羊须的中年人脸色一变,肌肉抖动,随即又奸笑起来。

    “钧瓷?”门外的贾玉京眉头一皱。

    很多人对于陶与瓷之间,有着迷糊认识,傻傻乎乎分不清其中的区别。

    陶器有不挂釉和挂釉的两种,挂釉的陶器釉料在较低的烧成温度时即可熔融。

    就像日常所见的唐三彩,虽然是挂釉的产品,但是同样属于陶器的范畴,宜兴的紫砂壶也属于陶器制品。

    瓷器的釉料有两种,既可在高温下与胎体一次烧成,也可在高温素烧胎上再挂低温釉,第二次低温烧成。

    除了轴质不同,还有陶和瓷的吸水率不同。

    国标中,陶和瓷是按它们的吸水率来区分的,吸水率小于0.5%的为瓷。

    大于10%的为陶,介于两者之间为半瓷。

    二是烧成温度不同,陶器烧成温度一般都低于瓷器。

    最低甚至达到800c以下,最高可达1100c左右。

    瓷器的烧成温度则比较

    高,大都在1200c以上,甚至有的达到1400c左右。

    三是坚硬程度不同。

    陶器烧成温度低,坯体并未完全烧结,敲击时声音发闷,胎体硬度较差,有的甚至可以用钢刀划出沟痕。

    瓷器烧成温度高、胎体基本烧结。敲击时声音清脆可闻。

    四是使用原料不同。

    陶器使用一般黏土即可制坯烧成。

    而瓷器则需要选择特定的材料,以高岭土作坯。

    烧成温度在陶器所需要的温度阶段,则可成为陶器,例如古代的白陶就是如此烧成的。

    高岭土在烧制瓷器所需

    要的温度下,所制的坯体则成为瓷器。

    但是一般制作陶器的黏土制成的坯体,在烧到1200c时,则不可能成为瓷器,会被烧熔为玻璃质。

    其五是透明度不同。

    陶器的坯体即使比较薄也不具备半透明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