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179章 名城

    马兮彤脸色一沉。”你是说你师父也帮着元廷来打过襄阳?“

    道一啊了一声。”你说反了,我师父当年可是帮着宋人在守城。“

    “你又在说谎!“马兮彤朝他做了个鬼脸,”谁不知道你全真教在北方早就降了元。”

    道一忙说:“我可没说谎......唉,这也算桩秘事。我不知跟你说过没有,我来江南之前半年,全真掌教带着我和我师父,还有一众高道在大都长春宫与和尚辩了一回经。

    其实这已是全真教与和尚第二次辩经了。头一回是三十多年前的事。那时掌教的李真人也被招去与和尚辩经,结果输了,同去的十七个道士统统被命令改当了和尚。李真人愤恨不已,便生了二心。他偷偷派了一些道人去与南宋联络,有几个便在襄阳之战爆发后帮着宋人守城,我师父也在其中。”

    马兮彤眉头一扬。“哦,有这回事?“

    道一继续说道:”其实,当年北方道派遣人助宋的可不止全真,更别提几个南方道派了。我师父说,青城山就去了一个高道。“

    马兮彤嘴唇扁起。”随你怎么说,谁知道是真是假。你反正说谎也不脸红的。“

    ”我怎么说你才信呢?”道一脸上发急,“你说,我师父要是没在襄阳打过仗,我从小在重阳宫长大,怎会知道这里重要还是不重要?“

    马兮彤吸口气说:“好啊,你倒是仔细说说,这襄阳城为何如此重要?”

    道一清了清喉咙:“你听好了。襄阳西边是武当山和巴蜀大山,东边挨着桐柏山,而且向东几百里一直伸到宜城,到处崇山峻岭,只有襄阳附近是平地,就像一处豁口。大军南来北往,只能从襄阳过。“

    马兮彤道:”那些山又不是翻不过去,一定有很多小道的,为何不从小道走?“

    道一说:”那些小道走小股部队还行,要是你的大军从那里过,就得鱼贯而行,从头到尾一拉几十里长。敌军派些人占据险要之处,便可以阻挡整支大军,还可以从各处偷袭。你的大军首尾不能相顾,必然大败。“

    马兮彤想了想说:”你讲得有些道理。不过,我看这襄阳城周围平地也很多,并没有堵住你说的这个豁口呀。大军为什么不能从城边绕过去,非得打下城池来呢?“

    道一脸上一笑。”大军未动,粮草先行,这话你总听说过吧。大军不断向南走,后方得不断送粮食上来。要是大军从附近绕过襄阳城。襄阳守军可以不断从城中出击,截取粮草。这襄阳城好比你喉咙里一块骨头,食物难以下咽。“

    马兮彤又想了想说:”那我就派一支部队围住襄阳,不让守军出击不就成了?“

    道一又一笑:”若是襄阳守军有一万,你有五十万大军,派个十万人围住襄阳城,其余继续前进,那也是个办法。不过,派的人少了可不行。无论如何,你这十万人别的事就不能做了。反之,要是你尽力打下襄阳,这条汉水从襄阳向南一直通向长江边,北军南下时,可以利用汉水顺流运军运粮,十分便利。到了长江边,那里江面狭窄,尤其是冬天时,几乎不算什么天堑。过江后便可以沿江而下,直取江南。

    嘿嘿,这些都是师父从前告诉我的。我小的时候,他喜欢讲,我也喜欢听。“

    马兮彤终于叹了口气。”好吧。这回我相信你师父真在这里打过仗了。“

    道一总算松了口气。

    这时,车子已来到城墙下。珂儿仰头叫道:”哇,这么高!这怎么打得下来?当年是怎么失守的呢?“

    马兮彤沉着脸说:”我听爹爹讲,元军围攻襄阳六年不下,后来守将吕文焕受敌利诱,献城投降。“

    珂儿当即骂道:”这个狗贼!“

    ”我却听说他是没办法才降的。“道一小心地说,”援兵迟迟不到,他守了六年,还是守了下来。最后朝廷从西域请来回回匠人,在樊城外架起回回炮,能将千斤巨石抛到百丈开外,一下子就打垮了樊城的城墙。回回炮要是在这襄阳主城外架起,刚才那么宽的护城河也能打过去。没了城墙,襄阳当然守不住。吕文焕见毫无指望,便献了城以保住全城人的性命......唉,要换了是我,也只能投降。“

    马兮彤瞥了道一一眼。”我就知道你只晓得投降。“

    道一眉头扬起。”难道你有更好的法子?带着人冲出去送死?你想死可不能拉着全城百姓一起死吧?“

    马兮彤嘴唇抿起:”他要是顾及全城人的性命,投降也不是不可以,可他不该投降后就帮着元人打仗。要不是他,临安也不会那么快失陷。换做是我,我把城一献,然后就马上自尽。“

    道一只好叹气。“要是你当官,一定是忠臣。”

    珂儿在一旁道:“要是小姐自尽,我一定跟着。”

    ”还是珂儿好......”马兮彤一把搂过她来,又朝道一睨了一眼,“你是指望不了的,男子都是薄情寡义。“

    “谁说的!”道一脸上发红。“我听说当年吕文焕投降后,他的副将范天顺就自尽成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