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359章 相似

    王屋山离卫州不过二百里。道一快马加鞭,到日落时已望见济源县城和城西高耸入云,如华盖环绕的王屋山麓。

    他对王屋山并不陌生。王屋山是道家眼中天下十大洞天之首,三十六小洞天之总首。历朝历代到此隐居者众多,从山下的济源县城到王屋山宝顶,道观林立,名人碑刻无数。

    对于全真教来说,王屋山更有特殊意义。当年重阳祖师就是在此传位于全真第二代掌教马珏,马真人仙化后遗脱更是葬在南岭上的长春观。其余全真七子也个个在王屋山上修炼过,因此王屋山可谓全真第二祖山。这里也是道一从前随师父行走江湖时到过的最远处。

    只是这回他来却无需上山,太一教第二祖庭在山下济源城北的太清万寿宫。一路上他没看到任何道士,因此他打听后直奔城北而去。

    太清宫坐落在一条小河边,规模不小,连同周围的苗圃有百余亩。到了宫门口,他下马问守门道士卫州太一宫的姚住持来了没有。谁知那年轻道人听了脸色一变。

    “什么太一道,这里是全真道观!”

    道一当即怔住,这里不是太一教祖庭么?难道全真已经占据了此地?他知道再问对方也不会有好脸色,于是改口笑道:“我也不是要找他。我是路过此地,想借宿一晚,你看天色已黑,城门也关了。”

    对方冷冷回答:”本观不接待太一道士。“

    “我不是太一道的。“道一忙说。

    对方追问:”那你是哪一派?天下道派都可借宿,就是太一不行。“

    道一嘴角弯起。”我是真大道,真大道的。“

    对方把手一伸。”道牒拿来我看。“

    道一顿时傻眼,这他哪里有。于是他好言哀求,可是对方不理不睬。道一有点生气,说这里明明是太一教的道观。对方大怒,用力来赶。道一偏不走。两人一下子争执起来。

    正在这时,从宫内走出一个道士,身材颀长,面如冠玉,在旁人眼里,竟和道一有些相似。那道士看见道一,也是一愣,随即问守门道士出了什么事。

    年轻小道把事情一说。那道士转脸对道一微微笑道:”走的急忘带了也是常事。请问阁下在何处修行?“

    道一毫不犹豫地说:”扶风天宝宫,奉张清志张宫主之命前往京城。不知阁下贵姓?“

    道士行了一礼。”贫道姓苗。“

    道一心里呵呵,你姓了苗,那我还是姓毛吧。于是也拱手说:”在下姓毛,幸会幸会。“

    苗道士请他入内说话,于是道一跟着踏进宫门。

    虽然天色已黑,四周来往的道士却不少。道一随口问道:”这么晚了为何如此多人?“

    苗道士说:“这两天不同平常,附近龙祥观的道人也在这里,故而人多。”

    “这又是为何?”道一再问。

    苗道士叹了口气。“这里和别的道门有些纠葛......反正与你真大道无关。不知你吃过饭没有,前边就是食寮。“

    道一不再追问。苗道士带他去找了管借宿的道人,招呼妥当这才离去。道一见苗道士和自己一般年纪,举止却极为稳重,别人都很尊敬,不由暗自称奇。

    吃过饭后,他来到客寮,里面也是满满的。这时有人向他打招呼,他一看正是苗道士。

    ”里面才有空床。“说着苗道士将他带到最里面,自己也在旁边一张床上坐下来。

    道一放下行囊,一边说道:”守门道士说这里是全真道观,又不让太一道的进来,难道苗道长先前说的纠葛是指这个?“

    苗道士笑了笑说:”你一定要问,那么告诉你也无妨。这太清万寿宫百多年前叫太清观,是太一道的。后来我全真单志静单道长因避战乱来到济源,见山明水秀,便与众师弟一起开始重建道观,又得济源守将杨公施舍周围百亩良田,才有了如今规模。

    不想后来太一道找上门来,说这里的地皮是太一道产业,要讨还此地,还拿出了地契。经过两家商议,在这里辟出一个别院,让一些太一道士入驻。“

    道一啊了一声,这才明白纠纷的由来。之前萧全龄可没对他说过。

    只听苗道士继续道:”最近,重阳宫得知这里的全真道士有人在修太一道法,觉得长此以往,这里恐怕会改换门庭,于是下令把别院里的太一道士统统赶走了。“

    道一吸了口气,不由想起武当山五龙观里汪师伯对有人偷习清微道法大为光火的情形,自己当时也觉得不妥。看来这样的事时有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