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5章 往事

    两人于是攀谈起来。齐掌教此行的目的自然是打探朝廷的风声,尤其是皇上召道家三教入京的真实目的。

    然而,真金似乎只关心如何修道的事,问了一堆关于道家修炼的问题。每当齐志诚想把话题朝入京的事上引导时,真金便圆滑地将话题局限在修道成仙,祝祷作法之类的事上。

    齐志诚最后终于直接了当地对太子说,全真已按圣旨的要求归还了一百一十二座寺产,其余的到年底前也可全部归还。他又问太子,皇上还有何事要全真办理。

    真金答道:“真人按父皇的旨意办就好。至于父皇有何其他想法,小王也不知道。”

    谈话到此便进行不下去了。真金转而介绍了身边的两个年轻人。年纪稍长是他的次子答剌麻,年幼的是三子铁穆尔。真金还有个大儿子,据说在忽必烈身边长大。

    在会见的自始至终,太子身后的那个藏僧垂手站立,纹丝不动,双目如临大敌般紧盯着各位道人。

    道一不禁心想,至于如此么?要是如此防备他们几个道士,干脆就不接见好了。早知如此,还不如不来,用这时间自己出去在京城里玩一玩。

    终于辞别了太子,众道士离开东宫。道一指望着掌教能带大家在街头逛几圈,要是能放他自己出去玩,那就更好了。可惜齐掌教取最近的路线直接带众人回了长春宫。

    ......

    全真代表从东宫拜会真金太子回来后,齐掌教立即命令全体弟子集合大堂议事。

    会上,原先乐观如柴志鼎者,在见了真金太子的推诿态度后,也只好承认不能全信太子关于做到圣旨上所说的事就可以过关的说辞。

    因此,当郑志久提议邀请太一道箫全龄,天师道张宗演和大道教李德和来长春宫共商对策时,柴志鼎也未反对。

    齐掌教当即命人分别去太一道的广福宫,天师道崇真宫以及大道教的天宝宫联络。

    日落前派去的人回报说,箫全龄和张宗演都同意次日来长春宫,而派去大道教天宝宫的人回来说李德和还未到京,不过明天应该可以到达。

    毛道一开完会便回到道房见师父张志仙。他既认定朝廷会让全真等道派与和尚再来一次辩论,对上次辩论的详情就不可不了解。

    怎奈数十年前那次规模空前的辩论以全真惨败结束,十七个道士当了和尚,成为奇耻大辱,因而全教上下历来对此尽量不提,即使作为道字辈的毛道一也知之甚少。

    但他知道师父张志仙是参加过那次辩论的,这下正好央求师父说个明白。

    张志仙说道:“我那时比你大不了几岁,能参加如此盛会很是荣幸。当时掌教李志常李真人刚仙去,张志敬张真人接掌全教尚不足一年。

    和尚显然是有备而来。那摩国师,萨迦教主,白教活佛,河西国师,大理国师等重要人物悉数出席。尚书姚枢为总裁判。

    在论及化胡经真假时,张真人以《史记》中言及老子出关,后汉书言及浮屠乃老子所化为据。

    那萨迦教主八思巴还比我小三岁。

    他问张真人,《史记》《后汉书》为何书。

    张真人说是前代帝王之书。

    八思巴说,我天竺也有史记,问李真人听过否。

    张真人说没有。

    八思巴说了一通天竺史记里赞佛的事,问当时老子在何处。

    张真人不能答。

    八思巴又问,史记中有无化胡之说。

    张真人说无。

    八思巴又问,老子所着何经。

    张真人说,道德经。

    八思巴问,道德经中有无化胡之事。

    张真人说无。

    八思巴说,史记中既无,后汉书也只以传言论,道德经中又不载。他以此认定老子化胡一事为假。

    张真人不能对。

    姚枢便判全真告负。”

    毛道一听后心说,什么天竺史记,闻所未闻,八思巴又没有书在手,尽可以乱说。

    再者,老子出函谷关时被关守求书而写道德经,里面怎会写以后化胡的事。真是强人所难。

    道一将想法对师父一说,张志仙点头道:

    “朝廷那时既想打压我全真,偏袒在所难免。李真人以内功见长,辩论之事所习不多。我听说,和尚素来喜辩佛经,三日一小辩,五日一大辩,灵牙利齿,道家实不能及。

    你若能想出应对办法,当真是再好不过。我只怕朝廷这回是一心要为难我全真,凭你如何辩论,到头来仍是输。”

    “那该如何是好?”毛道一问。

    “道德经云,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又云,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

    此次就算全真失败,也只是一时之辱。

    道经烧不尽,人杀不完。只要天下百姓信我金光大道,朝廷也奈何不得。

    道一,要紧的是传道,我上次提及你去南方也有此意。”

    毛道一忙点头称是。师徒二人谈经论道直至深夜方休。

    【前方高能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