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我们终将遇孤独》(2023.2.12)

    文字具有治愈的能力。当我把一切不顺的,想念的,放不下的人与事都写出来,就真真切切地感到了一种入土为安的平静感,翘起来的坎坷立刻平缓,好像在这人世里成了形状,守护着那份回忆。它们从我的脑与心跑了出去,给我留下了一个指针,一个地址。

    读别人的指针,看别人的雕塑,才知道过去发生了什么。有点八卦呵!见贤思齐,见贤思齐。

    我发现我不会做人,原来我并不是不会做人,而是不太会谄媚。

    我发现我不太会做人,原来我并不是不会做人,而是还没消灭我的势利眼。

    我会做人,只是还没有时间,我还在成长。

    其实我会做人,只是于我能交流的98%的人,都不在我身边,我身边的都是2%的优秀的人。

    我讨厌优秀。

    好了,跟随着先生的书目录,可以找一波作家的作品了,好多书可以看。目不暇接!

    老舍先生的作品还没看过,梁实秋,巴金等等吧!先拿个本子记录一下。

    迎风曳,杨柳最是无情。

    一句话可以概括全局,甚至能把自己也举起来,就是不要搞凡是。

    人和人是不一样的,我不找借口,不问为什么,只接受这天命。

    心境又开阔一层,也更加热爱追逐了。为什么热爱?因为相信。

    读了这么多书,再一板一眼有点慢了,其实可以尝试跳读,还是功利一点,毕竟要看的太多,真的太多,吸收干净就要奔赴下一场山海了。

    我们很像树,活着的时候巩固一方水土,死了,就拉去盖房子。啧啧,一模一样的。

    极品的,红名大佬是少数的,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如此。

    污染这个概念是非常好的,书不可乱读,如何评价一本书的好坏呢?我没法评价啦!前后矛盾未必是不好,一气呵成,一马平川,各种各样都可以。我认为关键要看自己,已经度过的,形成了良好的印象的,我建议就不要去看批判这本书的书,这样很容易破坏了我们的“好印象”,让我们无所适从。书是充实我们的,书是拓展我们的,这两个功能具备,就足够了。

    大的东西,放在一起是需要结构的,可以称为结合损耗的能量。

    我们的社会结构一定是越来越复杂的,毕竟要学习的方面越来越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