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一百四十四章

    正月初一,后周改年号显德,大赦天下。但天命不可违,此时郭威病情就是顾磊也束手无策了,已近弥留状态,偶尔清醒便招郭荣近前交代后事,反复叮嘱丧事不可铺张,必须节俭。

    郭荣含泪领命。

    显德正月二十二日(公元954年2月22日),郭威大行,享年五十一岁,谥号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庙号太祖,葬于嵩陵,嵩陵只取附近三十户平民,减免徭役专司守陵,不设守陵宫人,不竖石人、马、羊、虎,只于陵前刻石,题“周天子平生好俭约,遗令用纸衣,瓦棺,嗣天子不敢违也。”。

    二月,北汉刘崇趁后周国丧,自率三万精兵,邀引契丹杨兖领铁骑一万,并六部奚仆从兵五六万,共犯后周边境。

    因时值冬日,不利大军出征,后周昭义节度使(治潞州)李筠轻敌,以为北汉只是普通的叩边,派大将穆令均率三千兵迎战,被北汉前锋张元徽设伏,轻松击败周军,阵斩穆令均,李筠逃回潞州固守,急忙派轻骑向开封报信。

    敌兵势大,闻讯刚登基的郭荣当即下令:命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樊爱能、歩军都指挥使何徽率领军队作为先锋,快速抵达泽州前线抵御敌军,以缓解潞州面临的军事压力;

    命天雄节度使符彦卿、镇宁节度使郭崇率军从磁州(今河北武安)出发,包抄敌军右路;

    河中节度使王彦超、保义节度使韩通率领军队从晋州(今山西临汾)出发,包抄敌军左路;

    只是在中军的问题上,郭荣与满朝文武意见不合,郭荣意欲亲征,而朝臣一则认为刘崇不会亲征,那么相应大周也不该由黄帝亲征,而且就算刘崇亲自来了,郭荣年轻资历不足,也不该重蹈隐帝刘承佑的错误,与沙场老将刘崇对决,其中以老臣冯道最为坚决。

    为驳斥反对者时,郭荣自比唐太宗,而冯道毫不留情面地反驳说:“你是你,唐太宗是唐太宗!你龙椅都没坐热,还是先把小命保住再来说大话吧!”

    郭荣心中虽怒却按下不表,眼见大部分朝臣皆反对自己亲征,也事实上说明大部分人都不看好自己,所以此时必须证明自己,亲征势必达成。

    于是郭荣独断专行,决定亲率禁军主力从汴梁出发,另外再调河阳节度使刘词率部随后增援。

    升王朴为比部郎中,留守开封,将反对最坚决的冯道担任太祖皇帝山陵使,主持太祖丧事,调离朝廷中枢。

    此举虽压下了反对声音,可也埋下了不小的隐忧,相当于孤注一掷,一旦战败,再无翻身机会。

    大军调集也不是短时间可以成行的,是夜,思虑再三,郭荣带着顾磊也访冯道府上,一是为了缓和双方的矛盾,二是想看看是否探知冯道的真实心意,要知道冯道身为“十朝元老”,从未有过如此激烈的反对过当权者,今日白天的举动,不仅大出郭荣的意料,就连那些文武重臣也大感意外。

    两人悄悄出宫,为防他人耳目,自然没走冯府正门。

    冯府后院小山的那座八角小楼,面对皇帝的突然到访,冯道这是又好气又好笑又有些吃惊,气的是今天才刚打发自己去修先帝陵寝,晚上就没羞没燥的跑到自己府上,而且还是这么一个方式,太失体统;笑的是皇帝自降身份,折节下访不可谓不是对自己的尊重,只是小皇帝这不拘小节太令人惊讶,白衣夜行就这么突然出现在自己面前,吃惊是因为头顶的兄长竟没有提醒他,是大意还是因为郭荣身边那位小道士。

    作为老臣,冯道自然不会表露出来,依旧风轻云淡的坐在自己的椅子上,仿佛面前的不是皇帝陛下,而是一个普通的访客。

    “冯老,冒昧造访,实在失礼,还请冯老见谅!”郭荣以晚辈之礼面见冯道,也表明今夜来的不是皇帝而是一个故人子弟。

    “快请坐!”冯道这才起身迎向郭荣,将其请到客位上。

    “冯老,今日朝堂之上,晚辈多有得罪…”出乎冯道的意料,郭荣此来态度出奇的好,不仅以晚辈自称,还承认自己太过年轻,对老臣太苛刻,若是冯道愿意,根本不用去上任,只需呆在京师汴梁,待他得胜归朝,就会取消对其的任命,重新官复原职。

    “请恕老夫不能接受。”

    “什么!”郭荣如此低姿态,不料冯道的回答却是依旧不依不饶,不仅郭顾意外,就连藏身阁楼顶上的冯名也仿佛不认识自己这位胞弟了。

    就在其它人还在诧异的时候,冯道起身来到下位,对郭荣躬身道:“请恕老臣不能接受。”

    同样的话只是改了一个字,身份便完全不一样了,如果先前还是熟人叙话的话,现在便已是君臣对话,就算郭荣想糊弄过去也不可能了。

    郭荣身子一挺,威严气度立刻拔高,恢复了后周皇帝的仪态,就连身后站立的顾磊也不由将气机锁定到了整个阁楼。

    身负护卫郭荣安全的重任,顾磊清晰记得那位阁楼顶上的,与冯道长的一模一样的绝顶高手,虽然上次两人没有真正的交手,可到了他们这个境界,交手即是分生死,所以不得不提前防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