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175章 开封防务

    东京开封府,又称为“汴梁”,原是北宋京都,鼎盛时期,人口超过一百万,商贾云集,富甲天下。

    北宋靖康二年,金军攻陷了开封城,俘获了道君皇帝赵佶及靖康皇帝赵桓等。北宋灭亡,中原大地留下了权力空间。

    为了有效统治中原地区,金军想到用代理人帮他们行使统治权。金军北撤之前,扶持张邦昌为傀儡皇帝,于四月在开封建立伪楚政权,令金人未料到的是,张邦昌不敢完全担汉奸这副担子。

    金军北撤后,当年五月,张邦昌便将权力交给建炎皇帝赵构,赵构由此建立南宋,改“靖康二年”为“建炎元年”,开封城由此重新回到宋朝怀抱,建炎皇帝任命宗泽为开封留守。

    第二年即建炎二年七月,宗泽病逝,杜充接任。开封虽然两次经受战乱,可瘦死骆驼比马大,特别是在宗泽主持开封防务后,开封逐渐恢复了原来繁华的景况,宗泽在世时,甚至十多次上书建炎皇帝,请他回开封,只不过建炎皇帝不敢回来而已。

    宗泽在开封的一年多时间,开封城防设施基本得到恢复。开封是大宋北方水运最重要的枢纽城市,有汴河、蔡河、五丈河、金水河四河贯穿全城。来自全国各地的粮食、税赋、商品悉数从水路进入开封城内,供养着开封上百万的人口。

    开封城从内到外分为三层,最里面的是大内,亦即是皇宫,皇宫之外则是内城,最外围便是外城了。

    开封外城长度总计有近五十里,城高四丈,城宽近六丈,城墙厚度比高度还多两丈,端的坚固无比!

    距离外城墙十来丈,便是“护龙河”,俗称护城河,宽十余丈,护城河两边,皆种植着杨柳,护城河上,正对城门则有“吊桥”,以榆木或槐木制造,以铁索、麻绳,拉扯。若城外有警,则楼上使人挽起“吊桥”,用以断其进退路,亦可保护城门。

    因开封城规模极大,故城门亦极多,共计有十八座。

    城东有门四座:其中水门两座,路门两座。东南门名叫“东水门”,乃是汴河下流水门,该水门横跨汴河,门上包裹着厚厚铁皮,夜间则将“东水门”如水闸一般放下,贴近水面,船便不能进出。“东水门”两岸边,另外开有小门,方便行人出入。其次为“新宋门”,再往北为“新曹门”,“新宋门”、“新曹门”皆是陆地门。最后则是“东北水门”,此门乃五丈河水门,造型设施与“东水门”差不多。

    城南有门五座:正南为“南薰门”,“南薰门”之东为“陈州门”,旁边尚有一座蔡河水门;“南薰门”之西为“戴楼门”,旁边亦有一座蔡河水门。

    城西有门五座:最南端名为“新郑门”,往北为“西水门”,乃是汴河上游流进开封城之水门,其次为“万胜门”、“固子门”,西边最北则是“西北水门”,乃是金水河上游进开封之水门。

    城北有门四座:北边之东,名为“陈桥门”,往西依次为“封丘门”、“新酸枣门”、“卫州门”。

    十八座城门中,陆地门有十二座,水门六座。每座陆地城门周围又建有“瓮城”,每座水门左右则建有两座“拐子城”,“拐子城”即为水门“瓮城”的别称。

    所谓“瓮城”,乃是古人为有效保护城门,在城门口外围修筑的方形或半圆形小城,将城门包裹起来,一般分为三层,且有重兵把守。

    除此之外,在护城河与外城城墙之间,离外城墙约有十来步远,尚修筑有一道防御性墙壁,称为“羊马墙”,该墙高约一丈,亦不厚,乃开封城的第一道墙体防御屏障。

    贯穿开封城的四条河河道,从南到北依次为“蔡河”、“汴河”、“五丈河”、“金水河”。

    故而,倘若敌军攻开封城,从陆地攻城,敌军首先面对的将是开封宽阔的护城河和已经被收起的吊桥,假如冬日河水结冰或敌军可凫水水渡河,敌军过了护城河,还将面临一道“羊马墙”的阻隔。

    若敌军顺利越过“羊马墙”,将面对重兵把守的瓮城。即便攻破了瓮城,还将迎来开封守军在“瓮城”及外城城墙上的攻击。

    倘若敌军从水路攻城,各河道水门之上,皆有铁裹的水门挡住敌人的去路,乘船的敌军还要面对两侧瓮城即“拐子城”里守军的攻击,假如敌军不善水战,走水路攻击,无疑是自寻死路之举。

    丁进、杨进义军驻扎在城东五十里,如攻开封城,最便利的捷径自然是开封东门。倘若他领军攻北面,则须渡过“五丈河”,倘若他们从开封城南进攻,则须南渡汴河,两条路皆是艰难。

    而开封城东四座城门,有两座是水门,一座是东南“东水门”,另一座是东北“东北水门”。丁进、杨进义军皆由北方民众组成,相比之下,北方民众不习水战,丁进、杨进擦拳磨掌,他们真若攻城,便只能选择城东的“新宋门”或“新曹门”了!

    丁进与杨进皆是北方燕地人,两人为表兄弟,丁进稍大几岁,为表哥,杨进为表弟。两兄弟皆有一身蛮力,丁进号称“无翼虎”,杨进号称“没角牛”,在江湖上亦算是两条豪杰。他们为何欲首先发难?个中有些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