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145章 烧的白花花的银子

    中秋夜过后,转眼十几天的时间过去。

    京师的天就像是从冰窖里捞出来的一样。

    骤然冷下去了。

    过往行人纷纷裹上了厚衣服。

    就连日头也是雾蒙蒙的,好像离人更远了。

    国子监里,不少监生都在衣服下面加上了更厚的袄子。

    甚至有时候,学正讲话的时呼出的白气在下面都能隐隐约约的看见。

    苏策坐在下面,静静的听着老师讲课,下面悄悄的搓手。

    因为天气的缘故,他的脸色甚至比平常更加苍白一些,看起来都没了血色。

    下课后。

    杨慎有些关切的凑到旁边,问道:

    “苏兄,怎么看你脸色不是很好,莫非是因为天寒地冻的,病了?”

    苏策摇头道:

    “病倒不至于,就是来的路上太冷了,到国子监上课,一直坐着好像更冷。”

    有时候一个人生活,总有一些注意不到的地方。

    最近他的精力重新回到了自己的买卖上,所以在其他地方分心的自然就少了。

    杨慎自然而然的坐到他旁边,从怀里抽出一张纸,说道:

    “近来家父让我和下人说去采买些木炭,你若有需要我便多买些送你如何?”

    苏策从杨慎手里接过纸条,打开一看,上面记着几种不同类型的木炭。

    有普通人家烧的柴火木炭,也有高档些的松木炭,橄榄炭,不过倒没有写价格。

    估计是像杨家这样的大户人家买东西都不太需要看价格。

    苏策婉言拒绝了杨慎的建议。

    但他心里却有了一个主意。

    既然天冷,那肯定大家都需要烧炭。

    若是如此,炭价自然走高。

    自己要能在这个节骨眼上,拿出来一些新东西......

    放学后。

    苏策的小院里。

    原本西山居的掌柜赵康正站在苏策跟前,恭敬的拿着小本记着什么东西。

    “回禀公子,前段日子到今天,京城里木炭的价格已经翻了将近十倍了,现在一斤木炭要足足二三十文。”

    “烧的透的好木炭,甚至要将近五十文,京城炭贵,大把大把人要用。”

    “若是我们趁这个时候,做木炭的生意,岂不是......”

    赵康两眼都映着银子的光,隐约觉得大把大把的钱正朝着口袋跑步前进。

    他名义上是掌柜的,实际上是苏策的一个代理人。

    可东家赚的多了。

    自己也能跟着多分一杯羹。

    不求多,从苏策手里多漏个百八十两银子他就知足了。

    苏策听完不禁咂舌,本以为上涨个几文钱就已经够了。

    没想到竟然翻了十几倍。

    看来这个买卖,自己是非做不可了。

    桌子上。

    正摊开着一副京师附近的舆图。

    还是朱厚照前几天跟他描述,两人闲聊时手绘出来的。

    精度不大高,不过现在用倒是足够了。

    苏策听完赵康的话,微微皱眉,摇了摇头。

    “谁说木炭贵了,就要做木炭的生意了?”

    “若是普天之下的买卖,一旦见了起色咱们就要插手去做,岂不是和那些人没区别了?”

    “大家都去拼一个行业,那还有什么油水可赚?”

    赵康听闻后,心里暗暗讶然。

    眼前的苏公子年方不到弱冠,却对做买卖的事洞察的如此深刻。

    相较之下,自己做了十几年的账房先生,反倒是像做到狗肚子里去了。

    于是连连后悔道:

    “少爷真是英明,那咱们......”

    苏策的眼神在舆图上,一点点的偏移。

    最终落到京师旁,大同府的地方。

    “此处,与京师有拒马河相连,若是通过水运,大约......”

    赵康接话道:

    “快船运来,大约只需两日。”

    “大船则需五日。”

    “不知公子有何打算?”

    苏策默默盘算着。

    三十文到五十文的木炭,价格简直太离谱了,足以堪比寻常人家的一天饭钱。

    按照这个趋势下去,京城做木炭买卖的商户确实能大赚一笔。

    可这是绝户钱,是越赚越少的钱。

    价格一高,寻常百姓烧不起炭,最后只能烧柴。

    而柴火,又需要去城外开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