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99章 朕,准了!

    朱厚照昂着头,语气里一派肆意。

    饶是弘治皇帝也皱了眉头。

    可他就是这样少年意气,带着独特的风格站在众臣间。

    “洪武四年,叛贼张士诚、方国珍携余孽流亡海外岛屿,在东瀛落脚。”

    “此间勾结大明官员,拉拢百姓,祸乱一方长达百年。”

    “到了如今,据本宫所了解,倭寇之中大半数说汉话,守汉制,都是那些沿海过不下去日子的百姓。”

    “这才抛家弃子,加入了倭寇。”

    “可你们不曾想象,这帮人究竟以何谋生?”

    “本宫知道你们未曾想过,也不想去知道。”

    “那今日本宫就来告诉你们。”

    “倭寇正是在内陆掠夺,与官商勾结,把掠来的货物换了金银。”

    “如若不然,没有那么高的利润,谁会喜欢过刀口舔血的日子?”

    朱厚照结合之前苏策给自己讲的,又在昨夜找了不少相关的书籍官志。

    算是做足了功课。

    他接着说道:

    “而开海,正是给了这些变相做海上贸易的倭寇一条合乎大明律法的路子。”

    “试问,若能做正经买卖,谁愿意落草为寇?”

    “那么我说,开海为了绝除倭寇之患,何错之有?”

    一通滔滔不绝的长篇大论下来。

    饶是刘大夏一个做了数年的兵部尚书都是有点愣住了。

    他此先一直要求属下洞悉倭寇的用兵特点,骚扰规律。

    对于背后的原因,他未曾注意过,就算注意了,也不敢多想。

    今天朱厚照把话全都挑明了。

    反倒是让他有种松了一口气的感觉。

    在官言官,在商言商。

    身为大明的官员,刘大夏不是不敢得罪人。

    而是实在没有必要因为一件事去得罪整个官场。

    官官相护,哪怕查到了倭寇与官员勾结,他也只敢惩处严办当地的官员。

    若是顺藤摸瓜,指不定就连到了宫里哪位大人物的身上。

    这番话,也只能让太子来说。

    他沉寂了声音,微微低下头去,在这个比自己小了将近三十岁的太子面前。

    露出了敬佩之色。

    “臣......有失察之罪,望陛下知罪。”

    弘治皇帝乐得看戏。

    以往都是自己舌战群儒,今天太子替值,他也清闲。

    挥了挥手,道:

    “无妨,自是有什么说什么,朕不计较。”

    刘大夏向后退一步,不再吭声。

    朱厚照首战告捷,更为骄傲。

    不过众目睽睽之下,他还是要装的没那么得意。

    无非就是刚才笑的都把大牙露出来了罢了。

    刘大夏退场,朱厚照本想再问一遍。

    不过,下一个站出来的。

    谁都没想到是刘健。

    “兵部尚书刘大人是天顺八年甲申科,殿试金榜第三甲。”

    “与李东阳李大人乃是同届。”

    “老臣则是天顺四年庚辰科,登进士第,年虚长几岁,也多了几分愚见。”

    “莫说老臣倚老卖老,但依我看来,殿下还是略显稚气了些。”

    刘健素来中正沉稳,气度刚严。

    身居内阁首辅,更是大多数时候的拍板决断者。

    有这种能力和资质,才可以率领文官集团,伴在陛下左右。

    而今却身先士卒,亲自上阵。

    众文官都有点傻了眼,一时间不知如何是好。

    唯独弘治皇帝,眼中闪过一丝难以言明的感动。

    刘健抬头,却并未看向朱厚照,而是先与弘治皇帝对视了一眼。

    旋即才对着朱厚照。

    “说开海,现在已经知道了殿下为何而开,那接下来,从哪开,用何种方法开?”

    “这些细则,可都思虑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