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312章 为了朵儿而战

    她们的力量太过弱小了,如果他们拥有足够的力量来保护自己,他便可以安心离开了。

    这种想法与头曼不谋而合,只是如何让他们获得足够的力量呢?

    对于一无所有的人来说,需要一次机遇,一个转折,那么对于朵儿而言,她的机遇和转折在何处?

    徐福忽然之间,好像读懂了头曼隐藏更深的用意。

    也许,头曼早已替朵儿想到了,对东胡一战,便是头曼将自己的力量,交由朵儿继承的手段。

    不过,头曼不能直接将这力量交给朵儿,所以他选择了徐福。

    头曼的力量如果想要顺利转移到朵儿那里,最关键的前提是,对东胡之战的绝对胜利。

    用胜利来掩人耳目,也用胜利积累更大的力量,使之不可撼动、使之坚不可摧。

    这的确是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但这场战争的胜利,又岂是那么容易获得呢?

    越是珍贵的果实,往往越是长在悬崖峭壁,一失足,便什么都没有了。

    徐福将匈奴矛头指向东胡,原是为匈奴长远计,本不能急于一时,匈奴想要彻底击败东胡,最稳妥的方法便是耐心等待绝对实力的碾压,但现在头曼将这等待的时间,缩短到了极限,将这件长远之事变成了迫在眉睫之事,并且是要由他来给出一个结果。

    如果此战胜利,整个漠北草原便再也没有谁能威胁到朵儿的安危。

    这个结果不仅关乎匈奴存亡,更是关乎朵儿生死,无论是头曼还是徐福,这一战其实不为匈奴而战,而都是为了朵儿而战。

    现在,徐福不得不重新去看待东胡,为了能确保胜利,他不得不慎之又慎。

    在不同的时刻,双方的实力对比千差万别,最后的结果也一定不同。

    如果将匈奴和东胡看做两个人,一个孩童绝无可能打过一个青壮年,但是时间会让孩童成长成为一个少年、青年,而时间在让一个孩童成长的同时,也在使青壮年日渐衰老,最后孩童变成青壮年,而青壮年变成白发苍苍的老者,这个时候胜利一定是属于后来长大的那个孩童的。

    徐福的假设并不适用,只是假设证明匈奴攻伐东胡应当具备的最好时机而已。

    眼下东胡正值壮年,匈奴勉强也处于壮年,因为双方实力差距不大,所以徐福更不敢掉以轻心,两国交战不比二人互殴,牵一发而动全身,实力差距越不明显,胜负才越难以捉摸,也许会因为某些微小的差距,便能造成一方的失败。

    ……

    幼小的冒顿缠着朵儿,朵儿脱不开身,只得抱着冒顿在一旁玩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