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319章 加征剿饷,撤换王家桢

    崇祯皇帝在建极殿,召集勋戚们要求捐助的事情,很快便在京师内传开了。

    不少大臣在听闻了此事后,怕崇祯皇帝也要他们捐助。

    于是,大臣们故意穿着撕坏且打着补丁的官衣上朝,以展露出自己家境确实困难。

    当然也有勋戚及大臣们,主动上街变卖家具,也有的上街摆摊卖字画。

    崇祯皇帝在听说后,当即摔坏了好几个成化杯。

    他哪里不知道,这些勋戚大臣们,是在故意做给他看的。

    这是在明显的抗拒捐助。

    崇祯皇帝暗怒,这些勋戚大臣们不知道,若是大明真的大乱了,他们的下场又能好到哪里去。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道理,他们不知道吗。

    当然了,这些勋戚大臣们哪里会不知道这个道理。

    但他们也知道,铁打的世族流水的皇位。

    若是大明真的倒下了,他们还可投向下一家。

    要想这些勋戚大臣们捐助钱财,这简直比要他们的命还要难。

    这件事情在京师中热闹了好几天后,才渐渐平息了下来。

    没有筹到饷银的崇祯皇帝,只好召来新任半年不到的户部尚书程国祥,询问如何筹集饷银。

    程国祥建议道,可借用一年各省留存的税粮。

    各省留存的税粮,除开支官吏师生及宗藩的俸禄外,还要用于防海、防江、防倭、防矿盗。

    但崇祯皇帝与程国祥不知道的是,自辽东发生战事以来,各省留存的税粮早已被调用的差不多了。

    就算是略有剩余,也无济于大事。

    随后,程国祥又建议道,可以收取房间架税,向京师内的百姓征收门面税。

    规定无论门面大小户,皆收取税银一钱。

    但是程国祥的这个建议,遭到了京师百姓们的集体抵抗。

    甚至有百姓半夜往程国祥的府邸门口泼粪倒屎。

    最后,这个办法也虎头蛇尾的不了了之。

    崇祯皇帝无奈,最后又召来杨嗣昌,询问如何筹集饷银之事。

    对于筹集饷银之事,杨嗣昌根据自己在户部任过职的经验,向崇祯皇帝建议道:“皇上,我们可以加征剿饷啊!”

    “加征剿饷?”

    崇祯皇帝面露难色。

    自万历四十八年起,大明就加征有辽饷之事。

    大明境内除贵州等少数地区外,平均每亩土地加征银九厘。

    至崇祯四年(1631),又把田课由九厘提高到一分二厘。

    既然有辽饷的先例在,那也就可以向老百姓们加征剿饷。

    但是,目前的辽饷就已经把百姓们逼得走投无路,纷纷逃荒从贼。

    这要是再次加征剿饷,百姓们怕是再也承受不住。

    杨嗣昌看出了崇祯皇帝的难色。

    他建议道:“皇上,我等可以改变‘因粮输饷’的方式,直接按亩均输。”

    “如此,不管缴纳多少的税粮,都可按田亩一体加征。”

    “当然,为保证百姓们承受不住这样的加征,我们可以承诺只加征一年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