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674章 众官送行,回到延绥

    崇祯十四年三月一日。

    刘博源所部大军收拾整齐,大军开拔出营,从城中向着城外走去。

    襄阳城无数百姓夹道相送,面色中满是不舍。

    永昌伯于危难之中解救他们,让他们脱离了流贼之手,这救命之恩大于天,怎么回报呢。

    而且,延绥军将士们在城中驻扎的这段时间,也让百姓们知道什么是王者之师。

    将士们秋毫无犯,买卖公平,经常帮助百姓们担水劈柴,深得百姓们的民心。

    除此之外,将士们还在街面上维持秩序,避免了被乱兵骚扰与劫掠的危险。

    种种的行为,让百姓们倍感安心。

    可如今,永昌伯即将率军离开襄阳,离开湖广,使得百姓们很是不舍。

    甚至还有一些百姓,决定跟随永昌伯前往延绥镇定居。

    北城门口。

    王承恩拉着刘博源的双手,再次嘱咐道:“永昌伯,此次班师回家,切莫要耽误了辽东之事啊!”

    “如今,辽东之事让皇上寝食难安,东虏逼之甚急,锦州军民亟待救援。若不及时增派援兵,恐锦州丢失啊!”

    “一旦锦州失陷,那将是不可想象的后果。请永昌伯务必以国事为重!”

    说完,王承恩对着刘博源深鞠一躬。

    刘博源急忙侧身让开,并抱拳回礼道:“请王公公放心,军国大事,本伯必定放在第一位,定会在七月初抵达宁远!”

    “好!好!”

    王承恩开心的笑了笑。

    随后,湖广巡抚方孔炤、监军万元吉、陕西总兵贺人龙、总兵猛如虎、黄得功、孙应元等一众官将上前,为刘博源送行话别。

    而大太监卢九德、总兵左良玉却不在人群之中,显然是不愿见到刘博源当面。

    话别之后,众将官将刘博源送过汉水,而后才返回襄阳。

    刘博源策马立在汉水江边,望着远处的襄阳城,轻叹一声:“诸位,再会了!”

    正在知府衙门中躺着的杨嗣昌,似乎也听到了刘博源的轻叹声,随即也是长叹了一口气,双眼紧闭。

    当日夜晚,太子太保、户部尚书兼兵部尚书衔、东阁大学士、内阁大臣杨嗣昌病逝于襄阳城。

    在病逝前,杨嗣昌还念起崇祯皇帝赠予的一首诗词:“一扫寇氛从此靖,还期教养遂民生!”

    虽然流贼并未彻底的剿灭,但好歹也是稳住了大明的内乱局势。

    杨嗣昌也算对得起崇祯皇帝的期望了。

    ......

    三月八日。

    刘博源所部大军进入洛阳府。

    此时正值倒春寒过去,气温回暖,万物已经复苏。

    没有了流贼的祸乱,河南的百姓们逐渐恢复生产,耕田播种,颇有一番生机勃勃之象。

    刘博源的大名早已传遍了整个北地,特别是河南之地。

    每当刘博源所部抵达一个城池,便有官员们主动前来迎接,并热情的招待一番。

    这使得刘博源有些烦不胜烦,因为这严重拖缓了行军的速度,耽误回家的时间。

    于是,在大军进入到山西之后,刘博源便刻意避开大的城池,并在野外驻扎休息。

    这样的做法,确实少了许多的宴请,也提高了行军速度。

    三月十六日。

    刘博源所领军队,终于进入到了陕西地界。

    此时,将士们离家里的距离也是越来越近,心中思念家人的念头越发浓重,不知不觉间,将士们的行军速度也在行进中快了几分。

    从延安府吴堡到榆林,距离不过两百余里,大军只用了三天的时间便抵达。

    ......

    三月十九日。

    榆林城,南城门口。

    在今早之时,延绥巡抚宋一鹤便收到永昌伯刘博源率军回师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