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2、春韭炒蚬子

    “阿俏——”

    “阿俏你在吗?”

    漆得乌黑的门板“豁拉”一声被拉开,阿俏俏生生地站在门内,问:“有信哥,怎么了?”

    宁有信一见阿俏,立即喜上眉梢,一面谄笑一面说:“九叔公刚来,要与爷爷喝两盅,叫你炒个下酒的小菜。不拘什么。”

    阿俏听见,一转身就进了院子,往灶间过去。

    宁有信跟着她一起进门,笑着问:“阿俏,有啥可以叫我帮你的?”

    阿俏听见,没回头,只说:“我要炒蚬子,你替我取点儿黄酒来。”

    宁有信听见,“唉”了一声,转身出去,不久拿了一个白瓷盏儿,里面盛着不少琥珀色的液体,香气扑鼻。

    阿俏在灶间里已经将灶火烧旺、蚬子洗净,正蹲在地上择韭菜。灶间里灯火摇曳,阿俏脸上的阴影也一晃一晃的。她的侧脸极美,宁有信便瞧得呆了,待到阿俏将菜择完,才想起手里的东西,将那个白瓷盏放在案旁,看阿俏动手。

    阿俏起了油锅,爆香了葱姜,下蚬子,旺火快炒。这早春的蚬子最嫩,多炒片刻都会变老变硬。

    阿俏看看火候差不多了,随手将那白瓷盅中的液体往锅中一倒,馥郁的酒香顿时在小小的灶间里四溢开来。阿俏一怔,可也管不了那么多,马上撒了春韭进去,断生后立即出锅,盛在青花瓷盘里,让宁有信托着往外走。

    宁有信闻见那味儿哪里还忍得住,早已自己先偷尝了一个蚬子,笑着对阿俏说:“这是要鲜掉眉毛哟!”

    韭菜的微辛激发了蚬子的鲜甜,而上等的花雕则压住了蚬子的些许水腥气。这早春里最寻常的水产,却最能给人感觉到春天的气息。

    “阿俏,你真是能干!”宁有信砸吧砸吧嘴回味着,末了又夸了阿俏一句。

    这时候刚巧宁有信的娘进来,一眼瞥见案上那白瓷盏儿,一张脸就朝下挂了挂,问:“有信,娘刚斟了一盅陈年花雕呢?哪儿去了?”

    阿俏马上就明白了,剜了宁有信一眼。宁有信尴尬地笑笑,讨饶地叫了一声:“娘!九叔公那里……还等着这盘蚬子呢!”

    “成天就晓得往阿俏身边凑,有点出息没?”宁有信的娘嗔了他一句,眼一瞪让他赶紧去送菜。宁有信吐了吐舌头,捧着那盘春韭蚬子,一溜烟出去了。

    阿俏则留在灶间里,面对她的舅母。

    “宁阿俏——”

    火爆脾气的舅母冲她瞪起了眼。

    阿俏有时还会恍惚,不晓得为什么还会有人唤她“宁阿俏”这个名字。可实际上,在十五岁之前,镇上的人都这么唤她,她是“宁家的小丫头阿俏”,毕竟浔镇上原本就没哪家姓阮的。

    阿俏定了定神,顿时记起自己重生了,已经回了十五岁之前。她镇定地开口,叫了一声:“妈!”

    上辈子就是这样,舅舅宁沛和舅母张英一起养了她十五年。十五岁上,阿俏的亲娘宁淑从省城回来,告诉阿俏其实她姓阮。

    “阿俏,”舅母毫不客气地伸手戳戳阿俏的额角,“告诉你多少次了,女儿家不好大手大脚的。炝蚬子肉用那烧菜专门的料酒不就好了?”

    阿俏从不在乎这点酒,只要做出来的菜好吃,她用了就用了。这时听见舅母问,阿俏随意回答:“老爷子说过的,没有什么做菜专门的酒。平时喝什么酒,就用什么酒烧菜!”

    宁老爷子是镇上有名的老饕,不少人家的后厨都得过老爷子的指点。所以她搬了外祖父宁老爷子出来,舅母被她拿话将住,一时竟反驳不得。

    “可那是上好的花雕……”

    舅母还是可惜她那整整一盅的好酒,“这才半大的闺女,过日子就这么抛费,啧啧,瞧这镇上以后谁家还敢娶你?”

    外头宁有信冒了个脑袋:“旁人不要阿俏正好,我娶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