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三百二十二章 章子厚夜游瓦子

    章惇很快就听说了在垂拱殿上的事情。

    然后,他立刻喜上眉梢:“子平总算能得施展自身才华的机会了!”

    这既是在替章衡高兴,也是在替他自己高兴。

    章衡出任户部侍郎,又得了官家如此看重。

    换而言之……

    他章子厚出镇广西的机会来了!

    按照制度:父子、兄弟、岳婿、亲家,原则上不可以同朝为臣。

    当然,原则总是会被打破的。

    这么多年下来,早就没有那么多限制了。

    只要不是同在都堂,或者同在一个官署。

    然后不出事,就万事大吉。

    当然,代价就是一旦出事,这就是现成的罪证!

    所以,章惇的欢喜是显而易见的——还有比避嫌而请郡更好的理由吗?

    他立刻开始关起门来,写自请外郡的上书。

    只是刚刚拿起笔,章惇就犹豫了。

    “不可……不可……”

    这么迫不及待的上书自请出知,傻子都会知道,他章子厚瞄准的是广西。

    太得罪人了!

    也很容易授人以柄——他年轻的时候的那些事情,又会被人挖出来说。

    章惇入仕之后就因为年轻的时候,自己出于念头通达或者不羁而做的事情,已经吃够了苦头了。

    正是因此,他格外在意自己的形象和风度。

    生怕被人翻旧账,拿着那些旧事攻讦于他。

    “此事,吾不能自为!”章惇想着:“而且不能马上做……”

    “须得留上两日空档,再请人弹劾于吾……”

    遇到弹劾,顺理成章的上书请郡,这才合理。

    同时也避免和李清臣结怨。

    官场上就是这样的,有些时候,只要有个台阶下,其实很多事情都能避免。

    要是连个台阶都不给别人准备的话。

    那么,就算对方没意见,现在可能也有意见了。

    李清臣可不简单啊!

    他是李觏的学生,也是先帝身边的亲密大臣——他可是从翰林学士升到的执政。

    所以,李清臣和现在翰林学士承旨邓润甫是密友。

    硬要分的话,他们两个是新党里面的一个派系。

    至于章惇?

    他也是新党之中的一个派系。

    不过,他一个人就是一派!

    和章惇一样的,还有吕惠卿!

    吕惠卿是得罪了太多人,所以只能被迫一个人一党。

    章惇则是因为骄傲,那种骨子里的骄傲,以及那种强烈到极点的好胜心!

    嘉佑二年科举,考了第八名,因为章衡考了庄园,于是直接丢下功名,不参与授官,准备下一次科举。

    嘉佑四年开封府第一,进士第五名。

    这才勉强满意!

    仙游潭上,为了赢苏轼,他一个人走上那条都已经腐朽的独木桥,悠悠然上了紫阁——子瞻,现在谁才是豪放不羁的士大夫?

    苏轼目瞪口呆!

    但,现在章惇遇到麻烦了。

    他不结党,和谁都是若即若离。

    他太骄傲,哪怕新党里的很多人,其实也不大喜欢他。

    李清臣、张璪、安焘,加上那个去了苏州的韩缜,还有回乡去风光的蔡确。

    都和他面和心不和。

    自然,御史台里,根本没有他的人。

    大部分人,都只是点头之交罢了。

    以至于现在,想找个人弹劾自己都找不到。

    这就让章惇苦恼起来。

    章惇正苦恼着的时候,他的儿子章持在外面敲门:“大人……”

    “进来!”

    章持穿着一席青衣走进来,对着章惇一拜,道:“儿来告知大人,方才宫中遣人来通知,说是让儿将脚色准备好,送到通见司去……”

    章惇听着,楞了一下,旋即才想起来。

    官家去年说过,要让章持年后经筵时,作为伴读。

    据说,如今,官家已经选了好几个伴读了。

    以章惇所知,他的儿子章持是第一个。

    然后,左相康国公之孙韩谕算第二个。

    右相申国公之孙吕好问就是第三个了。

    除此之外,官家还命殿帅燕达的幼子燕毅,为武臣伴读。

    此外,还有高家、向家的几个年纪和官家差不多的孩子,也被选为伴读书童。

    自然,这都是荣誉,更是恩典。

    陪太子读书,或许还有一定风险。

    可陪天子读书,日后天子亲政,这就都是天子的私人班底。

    故而朝野内外,都有人眼红。

    眼红?

    眼红好啊!

    章惇现在恨不得,眼红他的人越多越好。

    接过章持呈上来的绫纸,章惇按照着脚色的格式,在其上写好章持的三代跟脚,最后签押上自己的名字,盖上私人的印信。

    将此事做完,章惇就将绫纸还给章持,对他道:“且命人送去通见司,循例一般三五日就会有铜符和宫籍发下来。”

    “多谢大人!”章持再拜,就要离开。

    却被章惇叫住了。

    “持儿且不忙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