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四百八十七章 赵佶想改生辰?

    眨眼,就是端午节(五月辛酉)。

    端午,在大宋,又称:天中节,或者重五节。

    在如今来说,端午节是一个辟邪、驱邪的节日。

    这是因为,五月在中古被人认为是恶月。

    五月初五这个日子,更是恶中之恶,很不吉利。

    乃是一岁之中,瘴气和疫病最容易流行的时节。

    所以,在端午节这一天,有很多需要避讳的事情。

    可以这么说,在中古,端午节其实就是一个全民卫生节。

    当赵煦在端午节的早上,睁开眼睛的时候,就看到了向太后坐在他榻前。

    今天,向太后戴上了一支用艾草编成的头饰。

    这是大宋,从皇室到民间的妇女,都会在端午节这一天,普遍佩戴的头饰,用以驱邪、避灾。

    同时,赵煦的鼻子,闻到了淡淡的艾草燃烧的香味。

    这也是中古的传统——端午,室内、室外,皆灸艾以驱蛇、杀虫。

    同时,这也多少属于一种简单朴素的消毒手段。

    效果如何,赵煦不大清楚。

    但总比不做强。

    “母后,端午安康。”赵煦看到向太后,顿时甜甜的祝福了一句。

    “六哥也安康。”向太后笑着,将一条她这两天在宫里面编的百索,温柔的系在了赵煦的左臂胳膊上,然后双手合十,念念有词,听着似乎是在念诵药师王佛经的经文。

    念完后,向太后就伸手摸了摸赵煦的小脸:“药师王菩萨保佑,我儿定安康太平。”

    赵煦伸手,摸了摸胳膊上的百索。

    这是一种用五彩的绳子编成的。

    中古时代的人们认为,在端午节这一天,给孩子系上这百索,就可以让这个孩子在接下来一年时光,健健康康,平平安安。

    赵煦抚摸着自己胳膊上的那条五彩绳,眼眶忍不住一红。

    上上辈子,在他的父皇去世后,赵煦就再也没有戴过这象征着父母对儿女爱意的百索了。

    “多谢母后!”赵煦郑重的抚摸着自己胳膊上的百索绳。

    虽然,这百索只是普通的五色绳。

    但在赵煦眼中,却堪比至宝。

    向太后笑了起来:“六哥和母后说什么谢?”

    “快些起来,准备沐浴吧。”

    “母后已经给六哥,备好了香兰草的汤水,快去好好的沐浴一番,讨个吉利”向太后微笑着,牵着赵煦的手,走到那内寝的浴室。

    在那里,已经有着一个热气腾腾的木桶。

    女官们环绕其中。

    香兰草的味道,弥漫在浴室内。

    ……

    向太后坐在浴室前,看着那个孩子,在女官们服侍下,进入浴桶沐浴。

    她脸上的笑容,就没有停下来过。

    这个时候,一直在内寝外候命的司宫张氏,来到向太后身边,盈盈一礼,然后低声报告着:“娘娘,邢妃刚刚遣人来请旨,乞娘娘、官家,推恩遂宁郡王,改郡王生辰!”

    向太后哦了一声,然后反应过来,遂宁郡王就是先帝的十一郎,如今被封为遂宁郡王的赵佶。

    那孩子的生母,去年因痴情先帝,竟绝食相随,其留下的十一郎,后来因皇太妃朱氏求情,于是被指给了丧子的刑妃收继在膝下。

    当时刑妃还来她这里谢过恩,所以向太后是有点印象的,便问道:“邢妃为何欲改十一郎生辰?”

    这事情有些怪。

    张氏低声禀报着:“奏知娘娘,遂宁郡王生辰正是今日。”

    向太后的神色,顿时变得玩味起来。

    五月初五端午节出生的孩子,素来被认为有克父母的可能。

    故老相传,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就是五月初五生人,因此被视为不祥。

    其父因此欲将之溺杀,因其母相救,才活了下来。

    此外,东晋大将王镇恶,也是五月初五生人,也差点因此被溺杀。

    “十一郎竟是端午生人吗?”

    “是……”

    向太后思虑起来。

    “邢妃倒是可怜……”她叹息着,也想着十一郎生母殉情的事情,多少有些怜悯、心软。

    她知道的,若是十一郎带着端午节的生辰长大的话。

    将来肯定会被人议论、指点、攻击。

    一个五月初五出生的皇子。

    父母皆死的皇子。

    完全就是佐证他克父克母的证据。

    不孝的罪名,首当其冲。

    十一郎和他的子孙,都会被影响。

    朝廷的言官、大臣,肯定会拿着十一郎的出生说事。

    民间更将议论纷纷,对十一郎的名声的影响,自然是不可估量的。

    所以,邢妃恳请给十一郎改生辰,实乃出于母爱。

    只是……

    向太后看着在浴室内沐浴着的六哥。

    想起了,六哥对十一郎的态度,似乎有些玩味。

    虽然表面上,六哥也没有亏待过十一郎,该有的待遇,也都有。

    可实际呢?

    六哥最喜欢的弟弟是九郎赵佖,然后才是胞弟十三郎赵似,就连先帝的遗腹子十四郎赵腮也能分到许多关爱。

    只有那个十一郎,六哥对其近乎是不闻不问的。

    就连今年的先帝忌日和上个月的先帝生辰。

    向太后也记得,当时在景福宫里,六哥和诸皇子、公主都说过话。

    就是在面对十一郎的时候,只是点了点头。

    脸上明显的疏远之情,不少人都是能感受出一些的。

    所以,官家不喜十一郎的事情,其实在宫里面都不算秘密了。

    向太后本来还一直有些糊涂,现在却是找到了答案。

    “原来如此。”她呢喃着。

    “六哥这是厌弃十一郎呢。”

    或许在六哥眼中,正是十一郎克死了先帝也说不定。

    仔细算算,先帝龙体不豫,似乎正好是十一郎出生后。

    于是,在向太后心中,这属于破案了。

    六哥那么聪明,又那么孝顺。

    他肯定是将先帝龙体不豫,都怪罪在了那个十一郎身上了。

    所以,才会对十一郎如此不喜。

    想必邢妃也是考虑到这个,才会祈求给十一郎改一个生辰吧?

    如此想着,向太后就踌躇起来。

    给十一郎改生辰,对向太后而言,举手之劳罢了。

    下个太后旨意去宗正寺,让大宗正改一下玉牒就可以了。

    可问题在于,六哥恐怕不会开心。

    可不答应邢妃的话,多少又显得她这个太后不近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