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279章 质疑作弊,公示考卷

    苏哲被蔡校长说得有些愧疚,却总有种怪怪的感觉。

    所以他没有冲动答应,在脑海中仔细想了想,立即反应过来:

    “我是不是被道德绑架了?”

    且不说他除了系统奖励外,不是真正的学霸,不去上大学有着绝对正当(但不能说出来)的理由。

    哪怕他就是为了钱,就是为了名,就想当明星,就不想去上大学,有任何问题吗?

    他愿意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社会变得更好,但不喜欢被别人绑架。

    再说了,想让社会尊重知识,不应该提升知识分子、工程师、科学家们的待遇吗?

    想扭转金钱至上,不应该让穷人更有尊严地活着吗?

    如果社会就是有钱有权就牛逼,就不能责怪风气追求钱权,而不追求真善美。

    苏哲想明白后,但也没有轻易拒绝蔡校长,只说自己会认真考虑,送走了这位大佬。

    等蔡校长走后,苏哲立即叫来严喜玲,严肃商量这件事,先说明了自己的态度:

    “严姐,帮我参谋一下,到底要不要去上学?”

    严喜玲苦笑:

    “蔡校长不会逼你,无论你做什么选择,人家大佬也就一笑而过。可他的话提醒我了,你想没想过舆论反应?”

    苏哲一愣,恍然道:

    “舆论会道德绑架我?”

    严喜玲也不能准确预判,只说道:

    “圈内没有前例,毕竟没出过伱这种学霸。但我猜有可能。”

    苏哲仔细想了想,这个世界没例子,但前世有啊——

    他本家苏有朋也是个学霸,台省高考前复习了一段时间,直播高考,还能全台第五。

    不靠系统,也就比苏哲差一点而已,当然获得了无数赞誉。

    但他考上台大机械工程系后,却想明白了,自己好歹也是个明星,为什么要上大学学机械?

    为了以后进厂吗?

    他直到大三才休学,没敢退学,这都被全台媒体狂黑,粉丝怒骂,幸好后来转影视,靠还珠格格翻身了。

    苏哲成绩比本家更夸张,如果直接不去上学,很容易就能想像到舆论的反应。

    严喜玲顺势建议:

    “不然你还是去上大学?浪费一点时间,换名校光环。”

    苏哲沉默着,他还想速通国内后闯荡国外呢,哪有时间浪费?

    他干脆在网上翻找着报考名录,突然心中一动,说道:

    “京影出过很多明星,早就习惯了明星学生请假拍戏,人脉也更适合我。”

    严喜玲无奈道:

    “你没参加艺考,怎么上京影?”

    苏哲指着报考名录,咧嘴一笑:

    “没看之前我也不知道,原来京影有普通类本科,不需要艺考成绩。”

    “真的?”严喜玲作为圈内人都不知道。

    “你看!”苏哲指着京影的招生简章,念道,“文化产业管理、数字媒体技术、网络与新媒体,一共三个专业!”

    严喜玲拍掌大笑:

    “苏总,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也太适合你了吧?”

    苏哲也很满意,他作为电影公司和经纪公司老板,正好边学边干,等毕业时,说不准龙傲天已经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大公司了。

    《浅析龙傲天公司如何在我的领导下成为华夏影视龙头》!(答:靠开挂)

    还有比这更牛逼的毕业论文吗?

    但他再仔细看招生简章,发现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竟然只招文科生!

    “为什么只招文科生?产业管理属于商学院吧,不是文理兼收吗?”

    苏哲很无奈,但招生简章都出了,不可能为他更改,哪怕是状元也不行。

    严喜玲劝道:

    “那就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吧,我们做经纪公司,必须懂新媒体。”

    苏哲点点头,再看招生简章:

    “只招京城考生。”

    咋的,只有京城有网络啊?

    苏哲很无奈,只好看向最后一个专业:数字媒体技术专业。

    也就是做影视后期、特效的专业,属于工学、计算机类。

    既然是计算机类,当然要招理科生了,苏哲能报。

    “就这个专业吧。”

    也没别的选择了。

    严喜玲看到苏哲拿定主意后,便说道:

    “那我联系一下京影吧,他们肯定高兴坏了!你绝对是第一个进入京影的高考状元。”

    在严喜玲联系京影的时候,清北都在争夺苏哲的消息传到网上,让网友们津津乐道:

    【清北争夺一个明星,感觉好魔幻啊。】

    【身为甘蔗,最近在粉圈都抖起来了,好爽啊!】

    【在粉圈?在家都抖起来了!我妈都不反对我追苏哲了,还让我向他多学习!】

    【你们说苏哲会选哪所大学?】

    【选京大吧,进水木我怕他眼睛变小。狗头】

    【……】

    在这种舆论下,苏哲的路人缘猛地上升,还有一帮内疚粉,反思自己不应该抵制《秘密》。

    于是《秘密》的票房曲线竟然逆势上扬,单日斩落4000多万票房。

    这让《慌岛》慌了。

    再加上一群网友一边捧苏哲,一边疯狂嘲讽顾守春,也让他心中怒极:

    “不可能!苏哲怎么可能是学霸?绝对有问题!他是不是作弊了?”

    他想办法找到了和苏哲一起当过练习生的同学,了解到苏哲在初中时,虽然不是学渣,但也称不上学霸,就更加怀疑了。

    舆论战不是法官判案,不需要证据,有疑点就行。

    (法官:不一定哦……)

    于是顾守春干脆让水军炒热:

    【苏哲疑似作弊!初中同学作证他学习成绩很普通!】

    【苏哲陷入作弊疑云!你真的相信他作为明星,天天拍戏,还能考740分吗?】

    【其他学生都在起早贪黑地学习,难道只有苏哲是天才,随随便便就能超过其他学生?】

    等等言论甚嚣尘上,确实让人怀疑。

    因为从逻辑上讲,如果没有系统,苏哲成为高考状元,确实不太符合常理。

    这种不合常理是天才最传奇的光环,毕竟全都符合常理,还叫什么天才?

    可当某些人质疑天才时,从黑暗的角度,就有了一种更符合“常理”的解释——

    作弊!

    就像赛车手被质疑代笔后,哪怕根本没有实锤,也有无数人坚信。

    同理,在水军的推波助澜下,也有很多人开始认为苏哲作弊。

    但这一次,根本不需要苏哲反黑。

    因为这不仅是在质疑苏哲,还在质疑高考。

    自古以来,科举舞弊都是大案。

    面对汹涌的舆论,高考立即组织自查,没有发现问题后,连忙将苏哲的高考试卷进行了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