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星辰大海敲门砖——黄昏级炮击巡洋舰

    舰级:黄昏<br/>级别:恒星级,意为有能力进行亚光速航行巡弋内太阳系并进行作战的舰艇,该级别为主力舰船。<br/>类别:炮击巡洋舰<br/>长度:322米<br/>宽度:63米<br/>高度:31米<br/>吨位:170000吨<br/>动力来源:可控聚变反应堆+聚变冲压式引擎一具(尾部)+姿态调整引擎八具(船身)<br/>航程:完全掌握锡拉行星圈(锡月),全速亚光速航行距离涵盖内太阳系,开启质量效应飞行可达一倍光速,一年航行的足以涵盖内太阳系。(有待提高)<br/>注:离开地球圈前往太阳系其他行星,需要补给舰伴随补充聚变燃料以及物资,地球圈内航线,无需舰队补给舰伴随。<br/>通讯:量子星际通讯(伪科学,但我就是要量子纠缠超光速)集束电磁波<br/>武备——<br/>主炮:双联黎明之锤激光炮x3,位于舰体上甲板。<br/>副炮:406mm口径轨道速射炮x6,两侧中甲板各3。<br/>远程导弹:聚变导弹发射井x1,由于不是专业导弹舰,共配备小型红汞核弹头102枚,或30枚战略核弹头。<br/>近防系统:蜂巢导弹拦截系统x2,激光近防炮x4<br/>星港:无,该型号无法搭载战机编队,但内有小型艇发射平台,可发射轻运输船或战术无人机。<br/>生存力:舰体主结构为钛合金,由纳米锻造一体成型,从成本上考虑靠舰体自身结构增强韧性是最优选择,舰体外侧是蜂箱状的真空房间,并填充缓冲泡沫剂(吸热防爆)。<br/>防御分两种,装甲板与护盾。<br/>装甲板:分三层,内层为碳化晶格装甲(硬),中层为纳米金属纤维织物(动能吸收并增强表面张力),外层为抗激光散热硬质涂层(针对光线级专用,受热而进行固-液-汽三态转换过程中体积剧烈膨胀以吸收热量,汽化产生的浓雾亦能部分削弱能量)<br/>护盾:质量效应场护盾,通过排布舰体关键区域的零号元素核心进行通电以产生异常重力场,可弯曲,偏移激光或动能武器。但人联尚未掌握零号元素合成方法,因此少量元素只能分配到引擎,能源中枢,武器系统,舰桥这些关键部位进行重点防护。<br/><br/>---<br/>简介:<br/>黄昏级巡洋舰,在媒体的宣传上它是一座“人类从无到有,自主设计”而诞生的里程碑,是人联天军舰队正式组建的标志——咳咳,那只是给平头百姓看的,事实并非如此。<br/>人联从建立十年起,其实只是在做一件事——把国力提升到GDI的水平,很不可思议是吧,但确实如此。<br/>尽管李㥁手中的科技比起穿越前的泰伯利亚地球,有了许多细节上的进步。NOD的赛博格生物电子,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搭配上GDI的电磁科技,能源技术和材料学爆发了强大的力量,这足以支撑人联慢慢爬上一级以上文明。可是非基础科学的进步不代表绝对的超越,每个人都该知道,在李㥁穿越前,强大的GDI已经建立了太空永久居留点,地月经济区和一支强大的轨道舰队(NOD怎么可能打得过)。<br/>人联不过是依葫芦画瓢摸着GDI过河,在GDI的基础上进行了优化而已。永恒之城,月面基地,轨道加速器等都是,而在太空战舰上那就更不用说了,人联绝非对如何设计一艘太空船一无所知。<br/>以科迪亚克为原型设计的“尼柏龙根号”就是一次尝试,它给了李㥁手下的工研部足够的经验。但尼柏龙根还算不上合格的太空战舰——虽然它确实有太空航行能力,但它的原型科迪亚克只是同温层飞行器,其外形,武器都不适合做一艘飞船。<br/>而人联拥有的飞船设计原型可不止是科迪亚克——通过研究海底的“风信子”号残骸,人联同时解锁获得了虫洞,纳米装甲,星际冲压引擎等一系列先进技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少有人知的是,风信子这条现成的飞船,它的结构设计给人联的工程师们带来了多少的启发,少走了多少歪路。<br/>综合手头所有的技术,再配合上beta给人带来的压力,“黄昏级”诞生了,它的意义并不在于是人联第一批深空航行飞船,而是在于人联通过学习GDI与风信子,已经有能力设计生产属于自己风格的飞船,并且能可持续地发展推出更多更强,更先进,更多种类的飞船。<br/>也就是说,我们建立了我们自己的飞船工业体系,这才是最重要的。<br/>趣闻——当黄昏级的设计定稿,生产顺利准备适航时,工研部的工程师希望给这个级别的飞船命名为“黎明级”,意思为,航向新时代的黎明。<br/>本意是一种祝福,但李㥁却越想越不赞同,他要求改换“黎明”为对应的“黄昏”,理由是在进入新时代前先是旧时代的黄昏,同样也是敌人的黄昏。<br/>不过嘛,奥利维亚将军倒是知道这是领袖不想立“flag”,而且...<br/>航向黎明?人联可受不起那份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