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八十二章·山雨欲来

    “相比起人类,beta有三大优势。”

    苏军士兵们在欢呼,他们在山顶上挥舞着旗帜,向山下的卫军们致敬。战场遍布硝烟,密集的炮火打击过后防线前的地表被重炮和火箭弹炸成了月球表面,泥土混合了beta的血肉变成怪异的蓝紫色,而那些还没被炮弹一波带走的beta还顽强地聚拢起来向防线爬行着。

    它们就是生物机器,无惧也无畏,但它们的敌人又何尝不是?

    镰刀机甲的传感器就位于其炮管的两侧,有类于昆虫复眼的镜头倒映出其目标的轨迹。距离,风速,目标分配都已经做好,于是两米高的四足机甲迈开了步子走出了固定防线。无人机部队同样是没有感情的杀戮机器,两种没有感情的怪物相互厮杀,是钢铁和血肉的比拼。

    人联与苏联双方的联军在前线站稳了脚跟,并且损伤微小,这一消息曝出让世界震动——beta出动史上屈指可数的大规模集群发起攻击已经不是秘密,就算只剩挡下了前锋也足以令人赞叹。全球的目光都集中在了堪察加半岛,政要人物和军事将领纷纷向苏联传来讯息,急切地希望能获取这场防御战的有关战略战术。

    但苏联对此讳莫如深,虽然迫于国际联盟协议他们已经允许了联军前来支援,但安排的战区止于海军能控制的沿岸区域,一点不希望他们深入内陆。

    相关的扯皮由本地人来做,李㥁还在分析战争的局势——不是现在,而是将来。

    “第一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相对数量的优势,却又完全地统一指挥,这是地球人类所不能比的。”

    严格意义上说,在人力这一点,地球现存的20亿人口恐怕不比beta更低,可是人类能转化多少人力成为战士?

    20亿人,青壮年能占据百分之四十,而文明决定了人类必须将大部分有效劳动人口投入粮食,工业品的生产当中,婴幼儿与孩童尚且不说,无技术力的老人几乎是绝对的累赘,那么排除必需劳动力和非劳动人口,能把多少人转为为兵源?

    这些都还只是看得见的基础,工业文明最依赖的是有效管理——这一看不见的标准令人联理事会的议员们已经无数次吐槽过当地人了。虽然有明面的国联协调,但三十年来各国基本各自为战,将对人的思维代入了对异族的战争中。每个国家都化身为了深海守护者,保护我的敌人,痛击我的队友,二十亿人口根本无法发挥其力量,一盘散沙,他们急需有效的领dao。

    可是当人联的议员们把视线移到地球的世界地图上时,上百个国家密密麻麻分布的景象令他们怒火中烧——妨碍,全都是妨碍!统合这个星球的第一步就是彻底摧毁这些旧的秩序,如同战后的锡拉一般,从废墟上浴火重生一个全新的文明,统一,理性,进步的文明!

    “那就是我们未来要做的事。”

    穿过虫洞的过程,需要在绝对密封的环境里进行。这样的经历对于这些从锡拉赶来的工程师们来说是一种别样的体验——仿佛身体被还原成基本粒子,然后在这边又重组了一般。可是所有的检测仪器都否认这一点,尽管人联有建立虫洞的数理模型,可是来自思金科技的技术姑且只能算是摸到了门道。

    但此时没人在乎这点,这些被精挑细选出来的军事工程师们直到现在才明白,为什么当初议会会要求他们设计一些低技术的武器装备,毫无疑问这些都不是给人联自己准备的。

    苏联既然是人联在MUV地球的东道主与盟友,那么他们的军队便可以算作人联的辅助力量,帮助他们提升战斗力便是工程师们的工作之一。随着海德拉防线上的苏军被李㥁并入了卫军的指挥体系,领袖连名字都想好了,以后统一叫行星戍卫部队。

    工程师们需要给这些戍卫军改造他们的装备,于是,在勘察加的大地上很快又建立起了一批新的工厂,这些工厂可就没那个福气享用自动化生产线。由内务部所驻守,一大批技艺熟练的工人被带到这里,苏联的工程师们围坐在一起对着那些设计蓝图啧啧称奇。

    人联给他们基础,然后用他们自己的原材料和工艺来生产。尽管十分关键的能源和电子设备依然由虫洞的另一头提供,他们只是做个外壳和装配,但这也足够令人惊奇——人联提供的图纸都是十分成熟的设计,于是当这场仗才刚刚开打不久,从海港处登陆的国联部队就可以看到了一些令他们十分匪夷所思的景象。

    “这就是...苏联在远东最大的军事基地吗?”

    罗巴普洛斯夫克港口,从北美集结赶来的国联部队依靠距离的优势先一步抵达苏联的国土,大量的运输船在调度人员指引下就近停泊在港口,而一些更重型,也更重要的装备搭乘的是美国制造的万吨运输船被特别引导到吃水较深的码头,那里的龙门吊才能装卸那些过于宝贵的战斗力。

    和以往的表面功夫不同,这一次掌握全球海运优势的白头鹰大方地通过了对苏联的援助草案,汇集起一只总数达到3万的多国联合部队迅速到来,并且美军第七舰队已经从日本北上,效率之高很令人在意它究竟渴求的是什么。

    所以,眼下港口已经成了人声鼎沸的海洋——各种穿着不同的迷彩,不同的人种和不同的语言交织成令前来引导的苏联部队头皮发麻的景象。说是国联部队,但各国的武装几乎是各自抱团,划地为营进行集结,他们唯一的共同点是蓝色的钢盔与UN的符号,若非军官的交流都用着统一的英语,不然任何工作都不可能进行得下去。

    乌合之众...

    不仅是苏联人如此想到,在另一艘刚刚下锚的船上,一名金发军官皱起了眉头。克劳斯·哈特维格——前德意志联邦上校,而今育空基地“日珥”项目的负责人面露不满,但也只是一瞬间便消失无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