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19章 谁会上位(1)

    大队里除了正副领导外,下面设置综合管理室,是行政口,生产调控中心,是生产口,生产技术室,是技术口,这是人们常说的三大组室,其他的还有生产安全室,以及巡护中队、小车班、综合服务队等一些附属机构,构成了庞大的机关。

    张海潮到综合管理室找主任报到。由于各岗位没有空缺,主任也不知道领导意图,只得暂时安排他给各岗位帮忙,而这些岗位包含党群、人事、宣传、培训、财务、工会、企业管理等十余个合计二十余人。定性为行政口的综合管理室是业务最复杂的综合性办公室。

    五月,负责企业文化建设和制度管理的企业管理岗简称企管岗施展神通,不知不觉被上级部门借调走了,张海潮有了自己的岗位。可是,这个岗位太简单,张海潮能力太强大,他有大学生的见识,有基层的经验,还有天生的严谨思维,工作干起来如吃饭饮水般轻松。能者多劳,遇到有岗位出状况,主任还会让他帮忙,有时让他帮忙写一些领导的发言稿,有时让他帮忙整理一些党群上的资料,他精力旺盛,来者不拒。

    六月,主任与他闲聊,准备让他兼任党群岗。党群岗本身是主任兼任,可是他很吃力。这个岗位上的工作也确实杂乱,要对接组织科、纪检科、宣传科、党委办公室等部门,关键是顶头还有一个平时最务虚的党总支书记细致关心,他这个主任兼任这个岗位就更难了。偏偏这一年从严治党开始,一系列主题活动强推下来,文件多了、活动多了、总结多了,就连平时需要阅读的资料也多了,主任难以承受,好说歹说请张海潮背后支持。主任说的轻松,张海潮初来乍到,不敢忤逆,只得接下重任。

    七月,造化弄人,原本春风得意背景深厚又年轻有为的办公室主任在组织单位半年工作会材料的时候出现重大问题,很多内容涉嫌抄袭,是原封不动的兄弟单位之间的抄袭,最终导致好不容易聚到一起准备审稿的领导们干干地坐到会议室的投影仪下,却没有像样的材料初稿可供审核,领导们枯坐无语。一把手大发雷霆,当场要办公室主任表态什么时间能拿出新的初稿。办公室主任自知时间紧迫,如此大型的材料一时半会搞不出来,呆呆地被众人目光盯住站立半天后鬼使神差地表态他没这个能力,好似态度上搞起了对抗。办公室主任本是官二代,读的三流大学不说,基本没有毕业就排上了单位内部招工的机会,工作以后更是顺风顺水成绩突出,轻轻松松便崭露头角,得到晋升,如此速度工作三年就做到了主任的位置,因此他要搞对抗看似就有了恃娇而狂的嫌疑。偏偏一把手行伍出身,眼里揉不得沙子,又情商极高,精于权谋,怎么可能容忍他的权威遭受哪怕一点点的挑战,当即拍案,从单位形象、领导形象等多方面严肃说明抄袭材料可能造成的后果,又连续几个反问排比句把还只存在于内部的影响拔高了几个层次说得无比之大,甚至达到了政治高度,以此为机会高调地当众把办公室主任美美骂了一顿。

    主任官运的转折就是从这被发现的材料抄袭开始的,精确地说,应该是从他说出“能力不足”那句话开始的。一个月后,厂网页上挂出一则某关键科室招聘业务骨干两名的竞聘启事。通知一出,主任当晚就被一把手叫去谈话,一把手认为这两个岗位提供的平台非常不错,很有发展空间,建议主任上去试试。在普通人看来,这是一个可以把组织关系直接提走进入厂机关的好机会,并且也确实能看出岗位比较关键,有将来升职的基础,可这是针对普通人。主任目前在大队里的排位已经很靠前,并且是单一赛道,只要排到就会提升,不像厂机关是千军万马挤赛道,如果现在离开就等于放弃了近在眼前的提升机会。但局势明显,一把手都推荐他走,他自然知道自己的大势已然过去,即使不走也不会有好果子吃,所以,他选择了走。

    主任被谈话那天晚上,张海潮刚好到办公室加班,自从党群岗接到手上以后,很多材料上的工作就需要在晚上安静的时候完成,不仅效率会高些,完成工作的质量也会好。虽然是加班,但他乐于此,因为每天下午饭后是六点半的班后会,最多半个小时时间,继之而来的就是漫漫长夜,而他与同寝室的老同志除了日常问候本就没有什么话题,倒不如在空旷安静的办公室做些工作或是上网读书更有意义。

    张海潮赶到办公室的时候,门楣上方的玻璃里并没有如往常一般漆黑。他心生怀疑一帮机关油子谁还会有他这般勤快,却在推门进入时发现偌大的办公室里只有主任一人孤独地坐在角落里一台别人的电脑后面背靠转椅吸烟发呆。他心想难怪隔壁一把手办公室的门楣上也是通明,说明一把手也在,而主任服务一把手则是天经地义。

    张海潮的拉门进入把主任从迷离的意识里唤醒回来,他跷了跷身体刻意地表明有人在。张海潮反手轻轻地重新将门关闭,便过去与主任打招呼,主任简单应了两声似乎心不在焉。张海潮走到自己办公桌的格挡前,在桌面的笔筒里抽了一条速溶咖啡再到办公室最前面接待区的茶吧机上烧水冲泡,还问主任要不要也来一杯。

    主任喝茶,他让张海潮帮他把杯子填满。张海潮能随着升腾的开水蒸气闻到碧螺春的浓香,这是最具特色的一种茶香,不爱喝茶的他也只能辨得这一种茶香。张海潮还想,主任大大的玻璃杯除了把手干净,里面早已茶垢堆积,除此之外他还烟不离手,该是有怎样的工作量才需要这般刺激去提神醒脑呢?主任却问张海潮,晚上喝咖啡会不会睡不着觉,长期喝咖啡会不会上瘾,既然这样喜欢喝咖啡为什么不买一台咖啡机自己煮来喝?这是闲聊。

    张海潮听主任虽然正常交谈,但嗓门放开,在寂静的夜里响如钟鸣,忙伸出手指比出“嘘”状,然后指一指隔壁一把手办公室的方向。

    主任说:“没在办公室。”然后,张海潮才又滔滔不绝讲述速溶与手煮咖啡喝起来感觉的不同,以及咖啡对自己具有安神静心的作用。

    主任听着,突然道:“你不忙的话过来帮我看一下我写的竞聘报告。”

    张海潮惊讶,难道主任马上升副科了吗?心里想着就问出了口。

    主任说厂网上刚刚挂出一条招聘启事,明天上班单位里就会传开。

    张海潮没上网看那招聘启事,而是听主任说着就走过去主任待的那个角落里看他的竞聘报告去了,厂里出什么岗位竞聘都跟自己没有关系,刚才到这个岗位没几天,领导不可能放自己走。

    没等主任说完,张海潮问:“你现在在大队里发展,前途这么好,再熬上一段时间就该提副科了,为什么要走?不都说下一个就是你?走了真的太可惜。而且,你现在是关键岗位,领导也不可能放你,何必去惹那个骚?”

    主任强装豁达,道:“就是老大推荐我去的,刚刚找我谈的话。”

    张海潮惊讶,道:“换做是我,肯定不去,留下来,坚持住,下一次提副科很可能就是你的。”

    “我现在的确排第一,那又如何?你认为下一次还有我的机会吗?”

    后来,有人传说厂里之所以设置两个这样的岗位,是一把手上去运作的结果,这两个岗位中应该有一个就是为主任设置的,而主任的竞聘一击命中也佐证了这一说法。谁都没有料到主任主动放弃了自己的大好前程,人们议论纷纷,不明原委。总之,在这条单一赛道上,综合管理室主任作为领跑者第一个出局,在比赛中就意味着犯规罚下。若问原因,有必然之处也有巧合之处。说到巧合,就不得不说到命运。特别是张海潮,在接下去的时间里会冷眼旁观很多类似的事件,这使他更加地相信命运。

    主任调走之后,办公室群龙无首,仅靠两名副主任无法稳定大局,但好在各个岗位分工明确,又都有自己的主管领导,以至于工作上未出混乱。对于张海潮来说,此时他一肩双挑,名正言顺,自然而然又干起了党群岗。

    八月,原来由主任兼任的,也有可能是党群岗兼任的机关党支部书记一职落到了张海潮头上,虽说只是个闲职虚职,但在奖金上却有了变化,需按正职标准进行计算。想来以前党群岗不是主任兼任就是副主任兼任,拿到正职的奖金标准是正常情况,而张海潮这企管岗兼任党群岗拿了正职的奖金却尚属首人,他的奖金已经超过了两名副主任。

    九月,李茹燕考研报到的日子到来。原本在这一年四月份张海潮最终得知女朋友考研成功的时候,他就强烈要求要在报到的时候做她的护花使者。张海潮的理由是李茹燕两次上京自己都没机会陪同前往,前两次她都有同学陪,这下同学们也都忙着报到,该轮到他了。并且,他还可以顺路回家,他还得把女朋友领回家,家中老母也说过要给她庆贺。可是,当时李茹燕没有表态,只说到时候再说,到时候张海潮工作忙到脱不开身也未可知,她开始学会将他的忙碌拿来说事儿。张海潮还有一个想法是,他必须在女朋友刚一报到的时候就在她的同学中把主权宣誓清楚。他为此开始减肥,他得在那一天到来的时候穿上精神的行头潇洒走上一回,他得在最初就不给那些僭越者以产生想法的机会。

    可是,当开学的日子真的来临的时候,张海潮不仅忙于工作,还忙于炒股,他真的就不能前往了。但他还是硬撑着跟女朋友表达了要送她去报到的意愿。女朋友拒绝,说她父母也没去过北京,这次读研家近了,老两口都想趁闺女报到之际到北京游玩一趟。因此,张海潮陪在身边很不方便。张海潮正乐于此,他把意思说到,顺水推舟,就不再继续强烈要求过去陪她。他还问玩的时候需不需要他解囊相助,他当然知道她不需要,但他并不认为自己问一问会是虚伪。张海潮还承诺说一定要在国庆节的时候过去看她。他调入机关之后两人已有近半年没见。

    罐车的案子发生以后,张海潮着实被吓得不轻,都说富贵险中求,自己眼前的险中求却真的是太过冒险,恰如火中取栗,动不动就引火烧身,他因而下定决心,以后坚决不能在歪门邪道上动任何的心思。不过,他虽然被吓到,却并没有打消要挣钱的念头。他想,三年之后女朋友毕业,那么他们就面临结婚,届时酒席需要钱,彩礼需要钱,钻戒需要钱,房子哪怕是只付首付也需要钱,房子买下以后装修也得需要钱,前两年自己上班挣的钱没有攒下,接下来的三年不吃不喝怎么也得攒下三十多万,浑浑噩噩可不行,他得为兑现自己的想法努力了。

    2015年的中国股市是一个大牛市,当时的股票市场相当繁荣,繁荣到讨论股票的声音已经充斥城市的大街小巷,即便在夜市摊上也都是讨论股票的声音,广大中产阶级全部涌入,在收获中高兴得眉飞色舞。张海潮所在的机关也是一样,几乎人人炒股,他们每天上班关起办公室门研究股票,讨论股票,并从中获得丰厚的回报。

    起初,刚进办公室的时候,张海潮不敢光明正大堂而皇之地询问这帮人买的什么股票、怎么看、怎么炒,他怕被别人嘲笑。并且有些人在公共场合不说实话,只是一味地想套取别人的信息,对自己买的什么却避而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