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 162 章 痴人求悟

    踏出楼门,行下石阶时,一缕阳光正照在子徽仪的眼上。他抬起头,恰听见远方人们悬红枝上的欢声笑语。重重叠叠五色彩笺飘摇树冠,发出沙沙欢鸣。

    他的脚步不再沉郁。

    静坐车中归返时,子徽仪默然沉思,将风临此前所有言行都以新目光重新回看一遍。于是他发现了先前误解的地方。

    原来此前她的种种发怒利言,并非厌恶他。风临了解他,她不相信他会在短短一年变成个截然不同的薄情人。可她所见到、所听闻的与猜想完全相反,甚至连他也做出绝情的样子来。

    被逼得无法可施,无可挽救,又无处求证的她,只好来试探逼问。

    她通过他的反应来判断他的真心。

    她想要他承认。

    她不断逼问他,其实是想要他给一个回答,告诉她:你猜的是对的。我仍在乎你。我也在痛苦。

    子徽仪此刻确定,如果那天东宫树下相遇,他能在她质问时说一句:“这簪子很重要。”或“这是您送的。”那么风临不会将簪子摔在地上。

    如果那天酒楼相见,他能在风临发问时回答她:“是的,我会送您最好的东西。”那么风临绝不会将玉环一把丢进湖里。

    她想要他一个回答而已。

    不给,她会伤心,会难抑悲愤。

    若给她一个回答,剩下的,她会自己原谅。

    他所做的一切,带来的所有伤害,那些误解隐瞒所造就的不可隐忍的背弃,她都会自己找借口原宥。其实很可怜。

    这个女孩失去的太多,她对仅剩的珍贵者,太珍惜,太想留住了。

    直至此时此刻,子徽仪才终于弄懂风临至今为止所做的一切缘由。心内震动之余,不由苦笑。

    其实他早该懂的。他本该是最了解她的人之一。之所以误到现在,是因为他也不敢信。他不敢信在经历这些之后,风临心中还有他。

    直到今日,在她将心意传达后,子徽仪才敢相信这个事实。当他意识到她还在意自己后,便像突然打开关窍般,所有的一切便都明白了缘由。

    可怜,可叹。

    不过一场分别,再相逢时,他们二人的爱竟都生出怯意来。从前执手心意相通的人,而今竟都需要对方给一个肯定的态度,才敢承认自己的情意,才敢相信对方在乎自己。

    岂不可悲?

    子徽仪无奈苦笑,笑着笑着,就笑不出来了。他抬手捂住脸,长长发出声叹息。

    如果没有楠安那场变故,如今,他们是不是已成亲了?乐文小说网

    这个问题不能想。

    子徽仪放下手,将自己从思绪扯出,逼着眼睛望向前方。

    恢弘大气的丞相府很快便到了。他该下车了。

    这座府宅一如其主人的气质,冷清刻板的相府对诸多节日都淡然待之,不欢庆,不热闹,仿佛一个不解风情的女子,不喜风月,厌见皓雪。

    相府终年不见雪,中秋重阳少欢言。唯独对花朝节,这座刻板寡淡的府宅有所优容。

    丞相允许在花朝时赏红,依遵习俗。于是每年的花朝,丞相府满府枝条遍悬彩笺红绸,飘飘摇摇,如层层叠叠的彩花,热烈而绚目。

    出府时,子徽仪全然未察,直到此刻归府,他双目才真正发现这色彩。

    风一起,满天地华彩如繁叶飘摇纷鸣,将他的眼眸点亮。黑睫之下,眼眸璨如长虹。

    人们彩笺所悬的祈福之音,他终于也听得到了。

    这一夜放花神灯时,子徽仪祈求花神降福,希望诸神予风临平安喜乐,令她重现往昔笑颜。

    对自己,他没有求什么。

    -

    这一日自楼中走出时,风临无比痛苦。

    刺目的日光炙烤着她,四周欢笑声、风吹纸条绸彩声,都似若隐若无的讥讽。

    它们讥嘲她、奚落她,笑她莽撞荒唐,笑她错误真心。

    风临扶着白青季的手勉强下台阶,走到路边一株树下时,身上疼痛难忍,不得不停住脚步,扶着树干站立。

    头顶树枝上有许多悬挂的绸条彩笺,它们都在看她。风临无法抬头,扶着树任由它们打量。它们发出沙沙响声,问她:还记得那句下贱吗?

    风临紧紧抿唇,眼中满是懊悔。车中子徽仪合掌哀求的模样在眼前一闪而过。她何其难过。

    直至此刻,她才终于明白那日的“下贱”,对他来说是何等残酷的批判。

    别人轻看他,连你也轻看他。

    别人羞辱他,竟连你也羞辱他。

    他此生第一次的吻被你夺去,被你撕扯,被你咬下带血的牙印,毫不尊重地给你夺占。你亲够了咬够了,却还让他觉得自己下贱。

    风临啊风临……如何忍心呢。

    绸树之下,风临伤心地想:纵使他不说,躲避,我也不该如此待他。他一个清清白白的公子,怎能无端受我轻辱。那时圣旨赐婚,他一个年少孤身的人,如何能推拒?我与他相识甚久,又岂能不体谅他。就连我自己都拒不得天子赐婚,岂能苛求于他?

    我们之间,是世事错,机缘错,我愚鲁之错,他人拆瞒之错,独不是他的错。我已叫他等了五年,岂能再叫他无望等下去……

    思及此,风临心中更痛,满身冷汗地扶住树,仰头望向头顶飘摇的彩笺。

    她心道:纵然不祭不悼,不念不追,我……我也都可以忘掉。我不苛责他。只要他心中有我,为我伤怀,那么他的难处我全都体谅。

    徽仪,再停停你的脚步好吗?我不会让你等太久的。

    她黯然伤怀,正垂首立于树下之际,忽听得身侧传来白青季的低语:“殿下,有人靠近。”

    风临立刻抬头,顺白青季暗示方向望去,却不想见到一位旧年熟面。

    那位中年女子一身青袍,服饰清贵,身后跟着两个随从,自不远处熙攘人群中悄悄踱过来,见着风临看过来,那人也微愣。

    风临站直身子,意外地看向她,是……裴大人?

    若她没认错,这女人便是裴怀南的母亲,六年前离京外任的上上任兵部尚书裴玉泉。

    她什么时候来京的?风临正犹豫着该不该唤人,却见裴玉泉飞速环望四周,加快了脚步走上近前。

    待人近前后,风临更加确认没认错人,低声作揖道:“裴大人。”

    裴玉泉很小幅度地摆手,边打量四周边道:“哎、殿下无须多礼。”她身后两个随从在说话间默默挡在她身后,似在遮掩二人说话。

    风临心中疑惑,也明白对方不欲张扬,便直起身,也眼神示意白青季等人稍退两步,继而问道:“大人何时来京的?”

    “昨日刚到。”裴玉泉转身朝向树,伸手自手中彩笺纸里抽出一张,一旁随从给她递上笔墨,她接过,如四周系绸祈福的百姓般,低头写了起来。

    边写,她边低声道:“听闻殿下来了神霄宫庙会,臣便急忙赶了来,盼能碰上一面。”

    风临心想:裴大人想见我?那为何选在此……我的消息怎么传得这么快。

    如察对方所想,裴玉泉温声道:“殿下今时备受瞩目,私下会见反而惹麻烦。臣来只为替女儿捎一句话,不如选在这热闹地界,光天化日之下,彼此短短照面,说完便完了。”

    风临道:“阿姊有何话予孤?”

    裴玉泉低头挥笔,道:“她托臣对您说:霜寒终有尽,山水总相逢。”

    风临听罢不禁心中大叹,苦涩一笑。好一个山水总相逢!

    此言中所喻激励之意,所蕴重逢之盼,风临如何不能领会?想到裴怀南而今何种处境,却仍心系自己,转达相会之意,风临又怎能不受触动。

    她叹一口气,头顶枝条纷乱。风临望向裴玉泉问:“大人,您如何愿意转述此话……”

    此话中之意,风临明白,她母亲怎会不明。她怎会愿意呢?

    晴空金阳之下,萧萧绸影中,裴玉泉书写的细笔顿了一瞬。她抬起头看向眼前大树,光影在她眼睫交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