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 174 章 熯天炽地

    鼓声传来,随风落停朝堂殿阶,诸臣刚刚礼毕欲言,听闻鼓声,殿中百官皆是一愣。

    鼓只响了三声,接着是长久的停顿。红绿袍官纷纷对视,暗暗观量上座,并不言语。前头紫袍者心知她们不敢多言,彼此对视,张世美犹疑道:“似乎……是鼓声?”

    柳尚书悠悠道:“皇城中,哪里来的鼓呢?”

    龙椅上人脸色已隐隐阴沉。

    此时有御史道:“回柳尚书,北皇城中唯有昭天门处横有登闻鼓。”

    柳尚书有些意外的模样,当众看向武皇,复又极快收回目光,皱起眉道:“不知是何人鸣鼓?”

    武皇没说话,端坐龙椅上,只以眼神瞄向身侧梁佑元,梁佑元立刻动身向殿外走。

    然他刚走到殿门处,殿外便有羽林军疾步登阶赶来,不待站定,远远地又有个内侍赶来,满身湿透,通传欲报。梁佑元觉察不对,便不询问,只将二人带入朝堂中。

    内侍甫一见龙颜,当即跪地禀道:“启禀陛下,镇北王方才行至昭天门处,突然抬手击鼓,奴阻拦不得——”

    梁佑元突然出声:“殿前回话要仔细,谁叫你阻拦了?”

    内侍面色一白,立刻叩首道:“是奴错言,并无人叫奴阻拦,陛下恕罪、陛下恕罪……”

    武皇没理会,只是挪眼看向那羽林军郎将,其人见御座看来,赶忙行礼回话:“禀陛下,卑职也欲禀此事。”

    大殿俱静。

    所有人都看向御座龙颜。

    拜这声鼓所赐,今日的朝会在开端便滑向晦暗幽途。殿中灯火通明,明明灿灿,可许多朝臣无端觉得明光烤人,不过须臾,身上都已出了汗。

    眼下的问题,无非是受与不受。

    龙椅上武皇还未开口,殿中闻人言卿忽而执笏上前,对上行礼:“陛下,武律明文登载:登闻鼓响,主司即须为受。不即受者,罪!”

    她的声音柔而文质,本不具什么威严凛气,然此时此刻突然响在这寂静大殿,回声之下,这话、这声竟也有了威力。

    不少人暗暗打量过去,惊讶发现闻人言卿说这话时,神色并不激昂,也不凛然,反而是麻木的。她的神情木然,目光黯淡,俨然如木偶,竟不知何以说出这句话来。

    拿明文律法甩出来,这满堂都是社稷臣,而座上更是社稷主,有谁会去驳斥江山社稷的基石——国朝的律法呢。

    闻人言卿道:“今日定安王敲的乃是皇城昭天门外登闻鼓,按法,当令御史受状以闻。视其状言,责有司严办。”

    她的声音此时听来,颇有股不怕死的意思。

    祝勉没有说话。龙座上武皇看了眼谢元珩,对方觉察,却道:“既如此,陛下不若宣来镇北王一来,我们也听听看,她有何事要说。”

    说着她执笏行礼,悄悄与武皇对视一眼。武皇心知她是在提醒自己。

    武皇缓缓露出微笑,只是嘴上笑,眼睛却冷得很。她又瞄了眼风恪,风恪心里兀地顿了下。武皇道:“近来有许多事,想来她心中也有许多委屈,也罢。”

    她微微侧首,对座旁人道:“梁佑元,你亲自去请。”

    梁佑元微觉不妙,但面上没有显露,执手称诺,立刻往昭天门走去。

    风恪惴惴不安,摸不清刚才武皇的眼神与话语究竟何意,不免多想出别的深意,一时间惶恐非常,只以为武皇要站到风临那边,目光慌张去看自己姑姑,却见刘达意尚书表情镇定,甚至还有心情给个眼神安抚风恪。

    她的心稍稍定下,却有意避看御座。

    -

    当一身黑袍的风临入殿行礼时,武皇声音悠悠降下:“你有什么不满,要去敲登闻鼓?”

    人还没开口,一道罪名无形之中就已降了下来。

    然风临并未顺话解释,只沉声道:“敲登闻鼓,自然是有冤要诉。”

    武皇道:“你有什么冤。”

    风临作揖:“臣一冤,告虎贲军勾结歹人掷逃犯于臣府门,嫁祸栽赃!”

    “甚?!”荣恒威大为意外,满堂朝臣也没有几个料到她嘴里会蹦出这句话。高座之上冕珠微动,武皇凤眸缓慢抬起,落定在风临脸上。

    大理寺少卿出列,彬彬言道:“宁氏逃犯一案乃是由人告举,当夜擒人于王府道外,并不算案情复杂。殿下牵涉其中,更当谨言慎行,各中曲直,待有司审理过后,自然会还您一个公道。何必,为此敲登闻鼓呢?”

    风临声音冰冷:“敢问何人告发,所呈言论为何,可敢与孤当堂对峙?”

    刑部一人出列道:“据证,乃是罪人宁红涛,即旧威远将军旧部张赫告举于京兆府,京兆府府尹自觉干系重大,遂将案由急呈大理寺。”

    风临问:“她如何告举的,又是在哪时哪地见着孤与宁安愉,也不方便言说么?”

    对方执笏向上一礼:“始末自有案牍可查,但有逾规之处,恳请弹劾。”

    “哼。”风临冷哼一声,荣恒威于此时插话:“殿下堂上说话要谨慎,方才口口声声喊与我虎贲军相干,却是什么道理!您的事何以拉扯上我们,莫不是记恨那晚是我们虎贲军去拿的人,便在今天报复!”

    风临斜瞥她一眼,复而面朝御座,道:“那夜缙王府大宴,为保无虞,华京东城八坊巡防由虎贲军一力担下,巡班人手为平日的两倍,由一时辰一巡,増为一时辰四巡,诸位大人们该不会忘了吧!”

    刑部侍郎慕归雨微笑道:“是有此事不假,可与此案何干?殿下,您的王府可不在八坊之中。”

    风临道:“没错,孤的王府恰在八坊之外,可王府前大道皆由八坊延来,歹人要想将人丢在孤王府门前,就势必经过八坊中的一坊。试问何人能躲过虎贲军的严巡将一大活人运进来?”

    荣恒威脸色微僵。

    风临高声道:“若虎贲军没与歹人勾结,那么贼人横过其巡区而不被察觉,是否失职!若虎贲军没有失职,那么必与贼人勾结!”

    “细究起来,歹人如何入京,如何躲过城门勘验,又是如何在京中成千上万座府宅里寻到孤的王府?又恰恰好赶在缙王办宴,孤不在府之时抛人,诸多巧合,想必是早于事前就在京踩点窥探多日了。这么多时日,虎贲军居然毫无所察,究竟是素日玩忽职守,还是有意疏漏,荣将军为虎贲军统领,不该给个解释吗!”

    风临转向龙座道:“陛下,原来可疑人就在眼前,臣请扣拘荣恒威,严查虎贲军!”

    荣恒威霎时慌张,大叫:“这是攻讦!你为了自己脱罪,就要扯我们下水!”

    风临转头,冷眼看她:“荣将军清醒些,现在不是孤要分辩脱罪,而是你们要自证清白。”

    荣恒威满头大汗,转向武皇道:“陛下,臣等绝无此事!那是——”

    “那是什么?”风临质问道,“华京城城防向来系于虎贲军,城内闯进贼人不知,你们已难辞其咎,为何至今无人问罪?只这一条,贼人如何躲过巡防勘验,你们说得清么!”

    风临话音越说越冷:“退一万步讲,就算真是孤做的这蠢事,那孤藏人前的第一件事,也是要先贿赂城门监和你们虎贲军!”

    荣恒威满身冷汗,急道:“好生歹毒!”复而转向武皇申辩:“陛下不可信她啊,她分明是急于脱罪,编造这许多罪名来报复臣等!”

    风临揪着她不放:“孤为何要报复你,现在堂上讲的是公事,荣将军为何一而再再而三地将话头偏扯道私情之上?莫非说不清缘由,便想着拿私情旧事来混淆视听吗!”

    “你!”荣恒威被她这一连串攻言气得面色发紫。

    大理寺少卿张口欲援,哪想“禀”字刚出口,风临眼刀便立时过来:“孤也恰有话要问大理寺,这些时日,可查问出孤与城门监何人勾结,使了什么法子将人藏在府中?”

    “方才孤所言你也听到了,孤亲王之尊尚且于京兆府待了一天一夜,敢问虎贲军四品以上官员可有查问?”

    不待回答,风临自己便道:“没有!甚至眼下受审的还是四月四日明令下发之后才带走的。怎么,刑上亲王,上文官,却不上虎贲军吗?”

    对方立刻拜上:“陛下,此乃诛心之言!臣等行事俱照章程,绝无徇私!”

    风临道:“究竟有没有结党营私,岂是一两句话可以证明的。”

    她道:“那也不是一两句话就可以定罪的!”

    风临冷笑一声,道:“那晚除此案外,还发生了一件事。”

    风恪手心一紧。

    风临道:“缙王府宴遭投毒,丞相府公子子徽仪当场中毒呕血,时缙王封府搜查,搜出一个侍女,当众自首,言称是孤指使毒害。”

    她微微停顿,复而高声道:“此,乃臣之冤二。”

    说着,风临抬手作揖,朝着武皇道:“陛下,臣告缙王虺蛇之心,屡次设局构陷,诬害手足!”

    风恪只觉脑袋轰响一阵,几乎用尽力气才稳住神情。

    刘尚书不徐不疾,幽幽一笑,开口道:“不提便罢,既然提了,那有的话就不得不说,谁不知投毒案后,缙王殿下便上书陛下,恳请宽宥皇妹,不再追究。缙王念您年少,宽宏大量,以德报怨,欲化仇怨以明和。镇北王何以恩将仇报,倒诬此言?”χιè

    此言一出,不少目光落在风临背上。

    风临并不乱方寸,冷笑道:“何为宽宥?恕人之罪,即为宽宥。孤有何罪?若人无罪,事端初发,便有人高喊着宽宥上书,那便不是善德,而是将污名坐实在无辜者身上!是歹毒!”

    刘尚书道:“善者见善,恶者见恶。”

    “谁为善,谁为恶?尚书不妨将话说得明白些。”风临转头盯向她,句句追问,“是夺手足姻缘者恶,还是被夺者恶?是设局构陷者恶,还是遭人构陷者恶?”

    刘尚书笑道:“荒谬……两项皆是无稽之谈。”

    不想风临却也笑道:“果真无稽之谈吗?那么今日当着我朝社稷之臣的面,不妨辩个明白。”

    武皇原本冷眼看着,微微蹙眉,没料到风临忽然转看向她,当众问道:“陛下,当初赐臣的婚,究竟作罢否?”

    武皇只觉胸膛窜起一股火来。

    风临道:“当初,陛下是不是先将丞相公子赐婚与臣的?这件事是不是明文圣旨?”

    “是臣恍惚了么,直到此时此刻,臣貌似都未接到陛下作废婚约的圣旨。为何丞相公子与缙王办了定盟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