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二百四十一章 卡斯特的精准判断

    物,以稀为贵。

    世家为什么被称为世家,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垄断了文化,为了家族世代兴盛,这些人一直在阻碍文化的普及来形成垄断地位,从而让自己和自己的家族变得超然。

    从文化的得利者,变成掌控文化的人。

    最不好的是,自科举以来,穷人通过学习,然后科举成为得利者之后,他们也会变得向那些世家看齐,想方设法阻止其他人进入的,好让自己也变成掌控者。

    所以读书人才会那么少,不识字的人才会那么地多。

    所以,大家自然而然地就对读书人格外地尊崇,期望着自己或者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读书人。

    所以,每当私塾的读书声响起的时候整个庄子都变得鸦雀无声,如今狗知道只要听到孩子的读书声他们都必须闭上嘴巴。

    鸭子不信邪,在河道里嘎嘎嘎地笑话村里的狗,结果,一个石头飞来它就一头栽进了河水里,一个汉子蹚水把鸭子捡了起来。

    “聒噪,没点眼色!”

    李晦这几日的心情糟糕透了。

    在史仁基大笑中他成了一个喜欢吃屎的人,虽然事情的事实不是如此,可是一想到这个大嘴巴回到长安一定会到处去说,李晦就恨不得一棒子敲晕,按到河里捂死!

    好在颜白很是明事理,把史仁基安到了私塾里,让他跟着一群娃娃一起学习,李晦心里这才好受了些。

    李恪知道自己的这个堂兄心里不开心,一直把自己关在颜府不出门,为了劝慰自己这个受伤的堂兄。

    李晦一大早就来到了颜府,拜见了颜老爷子,然后喊着李晦要他教自己钓鱼,李晦的心情又好受了些。

    陈老对于颜白讲的数学课很是不解,他不明白一加一等于二这些到了年纪都会的东西为什么还要讲得格外地细致,明明孩子都懂了他还要孩子们掰着指头算一下。

    如果这些算是不解,等看到那些奇怪的数字陈老更是一头雾水,一个的一明明就是一横,为什么它又和竖着的1是一个意思。

    如果这个还能解释得通,那二为什么不能用,非要用鸭子形状的符号代替,还有七,还有九,这都是什么怪学问。

    听了一节课陈老觉得自己的脑袋快要裂开了,为了自己再多活几年,他跑到一个没有人的地方去研究颜白写的《对韵歌》。

    相比那个什么数学课,陈老觉得朗朗上口的《对韵歌》才是文气斐然可以传世的佳作。

    可是,这每隔一段话一个墨点是什么意思?

    “一堆鸡蛋,小明给了他大兄六个,给了二兄七个,二兄觉得自己吃饱了吃不了七个鸡蛋于是又还给了小明三个,颜昭甫你来回答,谁吃的鸡蛋最多?”

    颜昭甫瞪着大眼睛想了想,然后回道:“先生,小明的最多!”

    颜白深吸一口气:“为什么?”

    “小明有一堆鸡蛋!”

    颜白深吸一口气,告诉自己不要生气,不要生气,咬牙切齿道:“我问的是谁吃的最多!”

    颜昭甫理所当然道:“小明啊,他有一堆啊!”

    “颜昭言,你说谁吃得最多!”

    颜昭言怯生生的看了眼自己的小叔,小声道:“小明大兄吃的最多!”

    “为什么不是二兄?”

    “因为二兄吃了三个,所以他只吃了四个,大兄吃了六个,六比四大,所以大兄吃得多!”

    颜白觉得自己受伤的心总算有些安慰了,这时候颜昭言突然又说道:“先生其实我也觉得小明吃的多,因为他有一堆,一堆是好多个!”

    “下课!”

    摔门而出的颜白让整个课堂一片寂静,孩子们都知道先生生气了,但始作俑者颜昭言颜昭甫却不知道错在哪里,两人对视一眼,颜昭甫不解道:“小明是发鸡蛋的,他的鸡蛋最多啊!”

    陈林的儿子陈书海闻言忍不住道:“先生问谁吃得最多,当然是小明大兄吃得最多啊,因为他有六个,很简单啊,在山上我们都是这么算的!”

    颜昭甫朝着陈书海冷哼一声,他看着裴行俭:“裴大兄,是这样吗?”

    裴行俭点了点头:“是的,这个题就是先生说的简单的加减逻辑,国子学算科有这样的例题,但没有小明,也没有师父教的这些数字。

    其实小明鸡蛋是最多的,但是问的问题是谁吃得最多,小明有多少就不用计算!”

    说着摊了摊手:“就算算,咱们也算不出来。”

    颜昭甫不屑地撇撇嘴,他觉得裴行俭就是一个显眼包,以前他没来的时候自己是班长大家都跟着他玩,自从裴行俭来了之后跟他玩的人就少了,有一半人选择跟了裴行俭。

    尤其是山里下来的那群人最讨厌。

    不就上山给你搬了个家么,天天小俭哥小俭哥地跟在人屁股后面叫,一群马屁精。

    是你师父怎么样?

    他还是我亲小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