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一千五百八十九章 拉开序幕

    第245章盛赞黑旗军

    行走在黑旗军营地里,魏长武看到绝大部分黑旗军士兵依旧在训练拼杀战术,通过刘永福介绍,营地内除了站岗或外出公干的士兵以外,士兵们每天都会抽出一般时间自动训练。

    自从去年十二月份抵达花城后,修建营地就花费了大半个月时间,因此,目前黑旗军的训练强度比平时要大一些,为的就是不会建营乱费的时间,尽快恢复战斗力。

    看着馒头大汗的黑旗军士兵,魏长武不停的点头称赞,虽然他们的训练和国防军相比,存在的差距很大,训练战法更是不能适应未来的战争,但他们这种精神还是值得魏长武赞赏。

    “刘将军,黑旗军不愧是一支经历过战火厮杀的英雄劲旅,个个血气方刚、杀气腾腾的,值得我来拜访。”魏长武停下脚步对刘永福讲。

    在遍地民变时,刘永福带领着黑旗军脱颖而出,他不像太平军其他那些领袖有很大的政治理想,仅仅是为了博得一线生存机会而已。筆趣庫

    刘永福从小懂事,因为渔民家庭出身,自小就熟悉水性,五岁能自制钓鱼杆,在小河里钓鱼填补家中饭桌肉食,为父母减轻负担。

    虽然是贫苦渔家,日子过得也还算安逸,但在他八岁那年,家庭遭难破产,年幼的他只好随父母上岸,迁居到十万大山对面的上思州新圩八甲村(后世上思县平福),以种地为生。

    随着年龄的长大,十三岁凭借对水性的熟悉,在明江的船上找到当水手的工作,因为用心专注,做工之余对明江仔细观察,牢记航道水深,清楚如何行船能确保安全,在十五岁时被船主雇为“滩师”(引航师傅)。

    当水手和滩师期间,刘永福海拜了不少武术高手为师,学得了一身好武艺,日子重回惬意。

    好景不长,祸不单行,在他十七岁那年,父母和叔父在几个月内相继因病去世,刘家留下他一个人孤苦伶仃地生活在世界上。

    埋葬完几位至亲老人,刘永福变得一无所有,连家徒四壁都做不到,借住别人的茅屋落脚,白天做工填补肚皮,晚上栖身茅屋,贫困至极,内心也是极度茫然。

    广西本来就穷,此时土地兼并又非常严重,突破了矛盾爆发的边界线,穷人日子越过越难,几乎看不到活路。身怀武艺的他,在一次上山砍柴躺在山间的石板上午睡中,冥冥之中想明白出路,反正没活路,倒不如何其他人一样造反起义。

    想清楚出路之后,丢下柴火下山加入天地会,投身农民起义军,反抗地主官府剥削。那年,刘永福二十岁。

    刘永福先在天地会首领吴凌云部郑三手下当先锋,身先士卒,率部打垮巫必灵为首的地主武装,队伍越来越壮大。

    四处征战,也遭受朝廷大举清剿,吴凌云战死,再投身黄泽宏部,又与吴鲲部汇合,刘永福部获扩编,组建一旗,被任命为旗头。刘永福亲手操练士兵,整肃纪律,选择人才,统一军令,因“胆艺过人,重信爱士”,在吴鲲农民军中建立起很高威信。

    行军打仗中,扎营归顺州一北帝庙,被神像边周公手中的镶狗牙白边的黑色三角旗上的“北斗七星”图案所吸引,随后为自己的队伍仿造了一面黑旗,黑旗军从此诞生。

    第二年,桂西南农民军遭受广西提督冯子材重兵围剿,农民军意见不统一,出现很大分歧,最后只得分道扬镳,各自逃到越南境内。

    太平军失败以后,国内开始恢复秩序,黑旗军在国内无法立足,刘永福只好率部屯垦北圻西北部山区一带,自成一系。后被阮朝招安,先后击败盘文义的白旗军和黄崇英的黄旗军,立足宝胜,以保胜到河阳一带为根据地,频繁活动于越南北部。

    1883年,法军频频在国境线活动,唐景嵩代表朝廷联络、招安刘永福,并进驻黑旗军,充当军师,让黑旗军从流寇变成大清帝国正规军,先后发动了河内、山西两战役,并获得“纸桥大捷”,击毙法军北圻舰队司令李威利上校。随后又配合云南农民,越南人民义军作战,取得临洮大捷,乘胜克复十数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