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五一六章 夏子著书

    夏子又要著书了!

    这个消息随着李恪散出的召令传遍天下,世人震惊。

    始皇帝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五,《墨夏子》七十六篇在獏川的高台上横空出世,人们不仅看到了李恪的口才,学养,勇毅,人望,更看到了他的个人思想。

    悉天道,法天理。

    在他的思想中,天不再是虚无的,晦涩的,就连触摸天道,也不再是士人专有的特权。

    天如此近!

    士庶皆可言天,妇孺亦能思得!

    天道,即物理!

    大讲之后,《墨夏子》凭着上万份残缺的录本,像癌细胞一样扩散在华夏的大地,渐渐引起了一场遍及全民的大辩!

    夜来诵《启夏》,晨起观世界,驳《日书》之无稽,论天地之根由。

    天道何在!

    曾几何时,这曾是圣贤的专属论战,若是无甚名望,便是学富五车的士子也不敢擅改先贤一字一言。

    而现在,现在随便一个乡间老农也可以边捏着狗矢边教训学室的孙子,矢着水,软其型,散入耕土,菽粟繁茂,此天道也!

    人皆有虚荣。

    无论懂或不懂,信或不信,认或不认,若不能张口便引天道,那就是out!

    夏子之名,尽人皆知!

    二十岁的李恪做到了五十岁的孔子也不曾做到的事,让整个华夏都议论他的学问,可他似乎还觉得不够。

    《墨夏子》成书仅两个月,他居然又要著书了,而且为了证明天道之事人人可论,他竟然放弃了独著,选择了群著!

    他邀了许多人去上郡的总指,里头有士农工商,老幼妇孺。这些人轻车快马奔行于道,从胡陵,从寿春,从獏川,去往上郡。

    这件事千真万确!

    因为穿关过隘,夜宿客舍,每个应邀之人的符上都明明白白写着,【得直道祭酒恪之邀约,往上郡之总指城论国工之法,书《国工》之言】。

    ……

    世上的流言通过各个渠道传抵到李恪手上,内容大同小异,李恪只随手翻了几简,就让应曜他们把相关的信息剔掉了。

    事情其实没有传得那么夸张,老大概是吕公,妇大概是邢三姑,孺肯定是叫过来课外实践的少年营学子们。

    士农工商就更不必猜了,选定的著书人几乎全与直道有关,各行各业各种民籍都有那么一些,凑齐四民轻而易举。

    消息传得有些离谱,不过毕竟对李恪的声望有益,他也懒得大费周章去辟谣,只是迎来送往,听之任之。

    首先到达总指城的是李恪的老丈人吕丁,他写给吕奔的《名商传》李恪也看了,见解独到,旁征博引,论见闻,不愧为吕不韦的近系子侄。

    紧接着是墨家的少年营。

    李恪要亲自带这批学生的消息不仅让整个墨家感奋,更让少年们出身的各家各户踊跃不已。

    三营的适龄少年几乎被李恪一网而尽,徐夫人和徐非臣全凭诚意几番登门,这才硬留下七十几个天赋突出,且有了明确意向的学子。

    在季布的带领下,最终有四百九十五人来到总指,年龄全在十二至十四岁之间。

    李恪思度一夜,索性把身边七个少年营出身的年轻墨者放进去,新立一营。

    主祭季布,文武辅祭柴武、古临,学子以九十九人一班,各由毕业生带领,称学长。

    陈平、陆衍、张迁、黄冲、田横、应曜、江隅等身在总指的各家良士一股脑被他请去给少年们授课,他自己也坚持数日一讲,统论百家,努力不让少年们被别家拐带了去。

    二月二十二,田荣公刑,少年们的第一堂课外实践,计鞭,上药。

    药膏是同少年营一道过来的蛤蜊亲自配的,目的是让田荣在受刑过程中减少痛楚,不至昏厥。

    百鞭之后,田荣的屁股上不见一块好肉,却从头至尾也没有停止背诵十义,墨者之坚定让少年们也惊也敬,远胜过堂上千言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