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七八五章 渑池会之八,惊起

    雍王扶苏四年,十二月十七,渑池会盟第三日,亦即李恪临盟的第一日。

    得益于赵柏的超水准发挥,以一己之力独斗上中两路,又有刘邦在下路猥琐打野,第一项共议便已让诸王在名望上赚了个盆满钵满。

    六国史记:王与诸王会誓,诛暴秦,死不归,秦领国恪惶惶为证,不能自禁,呼:大秦今日亡!盟,始成。

    这一日会盟就在这样喜气洋洋的成功气氛当中匆匆散会。

    大家都忙着找盐水冲刷,一个个疼得呲牙咧嘴,却分毫不敢大意。

    毕竟,诸王的命都是金贵的。

    连世上最多智的墨夏子都说铁锈能杀人,他们就唯有坚信,铁锈必定杀人。

    回归秦营,李恪一路眉头紧锁。

    不小心着了赵柏的道,给六国相王做见证的事并不能算是重大失误。李恪之所以会愁眉,主要是因为今日之会,诸王带给他一种极强烈的违和感。

    按照他与扶苏原本的猜测,这些草头王之所以会倾尽国力合纵来攻,主要的目的就是想在扶苏登基前夕,逼迫他以雍王的身份与诸王相王。

    如此一来,扶苏登基为秦皇帝,他们就具备了随时称帝,与大秦分庭抗礼的大义。

    大义能决定很多事情,比如人心相悖,比如士子投效,其好处足以让诸国选择梭哈。

    早先的发展似乎也是如此。

    他们的邀约上明明白白写着扶苏的名字,是秦雍两廷聚智相商,这才把扶苏偷偷换成了李恪。

    可今日临盟的情景却让李恪不由产生了一种错觉,除了项籍……现在应该叫项羽,其他几王与秦雍相王的愿望并不迫切,甚至于……似乎根本没有奢望过扶苏能够答应这个非分之请,也从未想过扶苏会真的参加这个会盟。

    就如同他们的目标本来就是李恪……

    李恪仔仔细细回忆着今日盟台上的每一个场景,确实,没有一个人有兴趣对扶苏缺席提出疑义,就连李恪刻意的试探都被他们忽略了。

    你等请朕来,所为何事?

    事实上他们根本没有请过李恪,从头至尾,那份邀约上请的人都是扶苏,请的国都是大雍。

    李恪的眉头不由皱得更紧。

    “旦,若是你看上李家玉姝,却向严家提亲,会是为了什么?”

    旦嫌弃地瞥了李恪一眼:“我与武姬相濡以沫,凭甚要看上李家、严家?”

    “我是说假如。”

    “假如……”旦认真地想,“我若如此大费周章,肯定是对李家有非分之想,而非对玉姝有意。且,我如此做得先与严家密议啊,否则人才如我,严家真把玉姝嫁我,我该如何是好?”

    “与……严家串通……”

    一声霹雳在李恪脑子里炸响,他突然明白了,明白那种不协调感从何而来。

    若六国真正想邀约的人是李恪,那他们就绝不会邀约扶苏,寄希望于雍廷自己心血来潮,满足他们不曾宣之于口的念想。

    大雍有六国的内应,他们共同组成了一个华夏级的广泛同盟?

    亦或是他们想要的东西价值并不高,无论是李恪还是扶苏,他们都能接受?

    再亦或是,他们从未寄希望于渑池会盟,一门心思就是为了打这一场?

    答案究竟是哪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