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二七零章、公瑾有书来

    孙权,年十九(虚岁)继孙策之位统领江东至今,刚好满十年。

    这十年内,他压制了宗族不满的声音,攻灭反叛的庐江太守李术、征杀江夏黄祖为父报仇,如今又以弱胜强大败曹丞相于赤壁,江东民心皆附,贤能为之用。

    也正是雄心壮志之时。

    所以呢,当从南郡赶回来的周瑜,扔出了二分天下之策,他当即赞赏不已。

    是的,二分天下!

    周瑜作为这个时代上,战略眼光的佼佼者,并不止步于赤壁大胜的不世之功。而是被孙权嘉奖为偏将军、兼领南郡太守后,再度为孙家事业鞠躬尽瘁。

    他提出了攻打荆南,收刘琦荆襄水军,沿着长江逆流西上,攻占益州,形成与曹老大南北分立的谋略。

    为了让孙权认可,他和陈恒一样,也提出了三策。

    其一,曹老大雄踞数州,北方仅刘备孤悬幽州为敌,其势已经不可挡。若不想他日成为曹老大的阶下囚,必须趁着赤壁之战、曹军大败元气未复之际,谋求更大的地盘,好为将来足兵足食的抵御。

    其二,荆南刘琦地盘小,多丘陵山泽,民少兵亦少,以江东之力可灭之。而蜀中刘璋本来就暗弱,又与汉中张鲁征伐不休,正是取其地之时!若是等蜀中安定,再征伐就难度倍加。而且说不定未来,为马腾或曹老大所得,此消彼长!

    其三,江东大胜,军中锐气正盛,皆愿效死,士气可用;又兼水军尤其精锐,无敌于长江之上,以水军舟船载兵逆流而上,进军益州并无“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困扰。

    尤其可贵的是,他还提出了请孙权以宗室孙瑜为副督,领兵同去。待打下益州,留在那边驻守,镇蜀中。

    孙瑜,如今是奋威将军。

    字仲异,孙静次子,孙权从弟。少与权善,任事以来一直倚为心腹,宠信特重。

    嗯,周瑜这是在给孙权表态,自己没有异心,没有佣兵自重的心思。和陈恒建议曹老大以夏侯尚去防备张鲁,是殊途同归。

    “将军,此乃天授良机也!若我军取得益州,联马腾北顾中原,天下可望矣!”

    孙权如今的官职,是讨虏将军,领吴郡太守。

    周瑜与其兄孙策是总角之交、登堂入室之谊,孙权在幼年之时曾以兄事之。是故,孙权统领江东后,周瑜一直以官职相称。

    而并非称为主公,为区分已亡故的孙策。

    “公瑾之言大善!”

    对此谋略,孙权先是大为赞许,然后就抚须沉吟了好一会儿,才出声询问,“然,荆北有狡狐,奸诈多谋,恐怕会败公瑾之谋。”

    好嘛,陈恒可以骄傲的翘起尾巴了。

    毕竟就连曹老大,都奈何不了的江东雄主孙权,都忌惮不已了不是?

    “将军莫忧。陈子初虽名声大盛,然未曾经历过大战,某以为不必为俱!”

    周瑜拱手,侃侃而言,脸色上依然残留着挥手间樯橹灰飞烟灭的自信,“彼狡狐独掌军以来,百战不殆,颇有知兵之名。然其督战皆止于一郡一县,行狡诈诡道或能胜之;若举州之战,未知可胜任否!”

    额...

    孙权的眼光慢慢的,越来越亮,脸上的跃跃欲试流淌着,就差没滴落到地上。

    然后呢,周大都督机不可失的,轻描淡写的来了一句。

    “况且,曹军在荆州之兵不多,更不敢入长江之南!将军连丞相曹孟德亦力克之,何忧患一只狡狐耳!”

    好嘛,孙家人的骨子里,最不缺的是勇烈。

    孙坚如此,孙策如此,孙权也不例外。比如他日常的休闲娱乐,除了传宗接代造人外,也就是去山林中狩猎老虎了。

    所以呢,当即被周瑜的撩拨,孙权哪能还忍着住!

    “大善!西边之事,尽付公瑾!”

    马上的,带着睥睨八荒的美好冀望,孙权奋发孙家人的雄壮,果断的一锤定音。

    只是,他们君臣不屑一顾的世之狡狐,真的就如此让人放心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