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二九九章、答曹子桓之问策

    邺城,五官中郎将府。

    典满恭敬的位列下首,给曹丕一一回禀此番前往己吾陈家乌堡的经过,和陈恒对争夺魏世子的建议。

    面相依然有些阴郁的曹丕,已经养成了举止皆从容、喜怒不形于色的气度。

    他学着曹老大的习惯眯着眼,静静的听着典满的叙述,不出言打断,放在下巴上的手,更是没有动过。

    一直等到典满说完了,才面露微笑。先很体贴的说了一句典满此番辛苦云云,然后才话锋一转,“子初,可还有他言传达否?”

    “回公子,有。”

    典满又一个拱手,压低了声音,“将军特别嘱咐,他所言之事,不可传于第四人之耳。嗯,哪怕是吴季重亦不可。”

    嗯?

    吴季重亦不可?

    曹丕的眉毛挑得好高,让阴郁的面相更生阴沉,隐隐约约有丝戾气在流转。

    他年少之时,便才学过人,熟读诸子百家,对于《春秋左传》中的“郑伯克段于鄢篇”了然于胸。

    当然也知道陈恒的意思:先行隐忍,待曹植倚仗曹老大的宠爱,得意骄横行枉法之举,再一战而定大局。

    因为他是曹老大最年长的儿子,又是副丞相,已经占了先机。

    正是以“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的气度,行王道,让对方不得不奋起追赶,从而露出马脚来。

    而让小陈修来给小曹当伴读,从而取善于丁夫人,那就是意外的惊喜了。至少曹丕自己,就从来没有想过,还能拿自己的孩儿,在争位上做文章。

    不过,为什么不能让其他人知道呢?

    子初这是在顾忌什么?亦或者,是觉得某这府中有泄露机密之人?

    曹丕捏着胡子,有些百思不得其解。

    很快,也就不再纠结了。

    他忽然想起了,陈恒被誉为“世之狡狐”的名号。

    心里就自我安慰了一句:堪称算无遗策的世之狡狐,既然说了不能泄露,自然是有道理的。某就依言而行吧,反正狡狐之言某也都理解了。

    放下了心思,曹丕就念起了陈恒的好来。

    毕竟内能谋事,又掌握兵权在外的支持者,实在是可遇不可求。

    顺带的,对带回来消息的典满,都亲切了不少。马上的,走下来抓着典满的手,好生勉励了一番,才放他离去。

    等典满魁梧的身躯出了门外,曹丕又回到案几后,陷入了沉吟。忽明忽灭的眼神,昭示着他犹豫不决的思虑。

    他想要派个心腹之人,去陈恒的麾下任职。

    不是像典满当年一样去积累功勋就回来,而是长久呆着。给陈恒当助力,更是为了以后能给他自己更大的助力。

    更重要的,是他觉得万一日后,陈恒被征调回朝廷任职,那么这个人,就是接替陈恒继续为他掌握兵权的备选。

    天下纷争未平,手握兵权者,话语权才是最大的。

    谋事,自然是有备,而无患嘛。

    连曹植都能参与建立魏社稷宗庙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