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三六零章、审时度势求自贬

    今年,邺城的冬天,来得有点早。

    不过才十月末,就已经有彤云在天空上盘旋,也许过几天就会有零星的雪花飘落人间。

    魏公曹孟德,这位天下最有权势的人,站在高高的铜雀台之上,迎着微凉的寒风俯瞰天地,神态一片穆然。

    他入眼里的,是天下万物;心里思索的,也是天下万机。

    远在荆州的陈恒,上个月来信,请求授予魏国官职。他当然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所以就驳回了。

    虽然他心里对狡狐的识趣,还挺开心的。

    然而,才罢免了陈恒荆州牧的职位,马上又降职入魏国交兵权,怕是影响不好。

    所以他在驳回的时候,还特地给狡狐加了一句,“汝随孤二十多载,又是姻亲,乃股肱之臣也!何自疑邪?”

    话里话外,都是安慰之意。心里却是在说:未到时候。

    是啊,未到时候。

    他觉得以狡狐之智,肯定是明白的。但是为何,上书来请求呢?

    这个疑问,在方才得到了答案。狡狐的书信又来了,回曰:“回禀主公,恒非自疑。乃欲以魏国之职,取巴中之地耳!”

    因而,他便走了出来,迎着寒风独自思虑。

    狡狐的一句“欲以魏国之职”,涵盖的信息量,有点多。

    在前几日,董昭才私下来找过他,说了一堆歌颂他的功劳,然后才提议说该将爵位从公,变为王了。

    当时他还思虑着,担心着成为异姓王,是否太快了。会不会导致天下士人的反弹,失去麾下的人心。

    然后呢,狡狐要为魏国增添威望的请求,就来了。

    难道孤的心思,已经天下皆知了吗!

    难道孤在天下人的眼里,已经变成了王莽、董卓之流了吗!

    曹操将心思扔进了寒风中,品尝着一个人的孤独。

    他不高的身材,遮不住背后数步远的许褚。这位忠心耿耿的亲卫头子,手里还拿着一袭裘衣披风。

    看样子,是打算给曹操披上的,却被拒绝了。

    不过,也对。

    若是没有抵御风雪的体魄,和熊熊燃烧的野心,怎么会有今日,能站在比许昌皇宫更高的高台上。

    就是有一点不尽人意。

    他头上的几根银发,经不起寒风的挑逗,在肆意的叙说着岁月的不饶人。也让他放下了无意义的情绪,转而去思虑,狡狐表达的更深层意思。

    陈恒被授予魏国官职了,该让谁去荆州,接收狡狐让出来的一部分权利呢?

    然后,等狡狐攻下巴中之地,功劳足以征调回许昌或者邺城任职,又该让谁去接替狡狐的威望呢?

    是的,深谙权谋的曹老大,一眼就看懂了陈恒此番回禀的意思。

    巴中之地,既是增添魏国的威望;也是他放下兵权,回朝廷任职的契机,或者说是借口。

    自古君臣相知,不仅仅是对彼此性格、才能的相知;还要懂如何相处。就如寒冬里相互靠近取暖的刺猬。

    既不被彼此的锋芒刺伤,又能彼此受利。

    狡狐这次上书,就是深谙此道。

    曹操在称公的那一刻开始,就注定了要受到心存大汉的诘难,被当初乱臣贼子,被惦记如何去推翻。为了保证自己的权威,为了让基业长青,曹操也必须牢牢的将权力抓在手中。

    尤其是兵权。

    抓住了兵权,就能抵御非议的声音;更能将反对的声音扼杀在萌芽中。

    陈恒若是回朝廷任职了,位置就让出来了。对曹操的好处,就是就能派宗室大将去荆州,播种曹氏的威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