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四三六章、曹魏代汉

    延康元年,公元220年,冬十一月。

    第二任魏王曹丕,继位后便发动的第一次征伐江东,在耗费了无数钱粮后无功而返。因此司马懿奇夺春郡的功绩,便成了他能拿出手的遮羞布。

    他在下诏收敛、祭奠阵亡将士后,便亲自作书上表朝廷给司马懿请功。再加上司马懿,本来就被曹丕当初友朋相待,让这个鹰视狼顾的官职,一下子连跳数级,从中坚将军变成了征虏将军。

    这个官职是和法正的征蜀将军是同级的,也是仅次于夏侯尚的安南将军。

    所以呢,一时间司马懿的风头在朝中无两。人人竞相奔走相告,称赞其为谋略奇才,曹魏的中流砥柱。

    而且很凑巧的,曹丕另一位友朋之臣,吏部尚书陈群,也无意中将司马懿的威望推波助澜了一把。

    是的,陈群曾经给曹丕做过选拔官吏的建议。

    曹丕准了,让他制定了“九品中正制”,又称“九品官人法”。是通过家庭出身和背景、个人品行才能、确定品级三个方面,来作为士人出仕的选拔变成制度化。

    这种制度,本来的出发点是好的。它的要求是评议人物的标准,强调家世、道德、才能三者并重。几乎延续了已故魏王曹操时期,多次颁发的招贤令。

    但是呢,在实际的执行上,却变成了世家大族的狂欢盛宴。

    无他,家世他们有;道德他们也相互吹捧;至于才能嘛....

    如今的大汉朝,有几家黔首百姓,能有机会让孩子读书呢?他们能在苛捐杂税中,保证不挨饿就是天大的福气了!

    比如刚刚立下战功的司马懿,出身于天下望族河内司马氏,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借上了九品中正制的春风,被人称之为世家子的典范。

    当然了,这是曹丕罢兵归来的小插曲而已,人们很快就被另外一件事给吸引走了注意力。

    天子刘协,在朝中百官的友好建议下,让御史大夫张音持节奉玺绶禅位,要将皇帝的宝座让给曹丕。

    曹丕在三次上表辞让后才接受了。登受禅台称帝,改元黄初,改雒阳为洛阳,大赦天下,让大汉朝变成了大魏朝。

    就是有些细节,经不起推敲。

    冬十一月,不过才三十天而已!

    就这么点时间,竟然将“禅让”和“推禅”,三次来回相互客套的流程走完了!

    还能抽出时间来,盖好了受禅台、准备好了魏王变成魏帝的各种服饰、物品等等礼制所需。更别说,禅让天子位置的刘协变为爵位公,直接就一锤定音的确定了,以河内郡山阳邑万户俸养。

    不过呢,这种细节,没有多少人去关注。

    关注了的人,也不会说出口。

    反而曹丕做的另一件事,让人在心中诟病。他在接受刘协禅让的时候,就公开把刘协献上的两个女儿纳为妃子,这是有违礼制的!

    如果说曹魏代汉乃是大势所趋,人们对曹丕一个月内就当了皇帝,还能理解;那么,他纳了刘协的女儿就是私德有亏,让人对未来失望。

    才刚称帝呢,就贪图女色而不顾礼制的约束了,以后得变成怎样呢?

    人们隐隐有了答案。也隐隐觉得,以后还是不要抱太大希望的好。

    值得一提的是,曹丕登基之后,便设立了中书省。

    官员统一由士人充任,原由尚书郎担任的诏令文书起草之责,转由中书省官员担任,机要之权渐移于中书省。

    而中书令,是太原孙资。

    就是曾经与狡狐有过交集,关系处得时分融洽的孙资孙彦龙。

    他友朋贾逵,也得到了曹丕的善待,出任豫州刺史。再加上郭淮、王昶等人也一直是曹丕的故吏,意味着并州士人的势力,终于在朝中占了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