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七章、修德行兮有佳儿


    张山一脸发苦,也不敢擦,小心翼翼的辩解,“小的当时就看到一辆马车,还带着几十个奴仆。谁知道竟然是陈太公,要是早知道,就算老天再给小的一百个胆子,也不敢坏了将军的名声啊!再说当时知道陈太公后,小的已经勒令儿郎们收手了...不然就陈太公当时带的几十号人是不可能逃得回陈家坞堡的。”

    小陈恒在城墙上等了小半个时辰,才看到姗姗来迟的刘振。

    已经崩开了几个口子的偃月刀,有点老的瘦马被一个獐头鼠目的猥琐男牵着,几百个有点瘦却很有精神气的汉子跟在马后,三十出头的刘振这个出场,很拉风。

    “陈家请本将军来有何事?”刘振把陈家几个字咬得很重,想说明这是和陈家对话,而不是和一个可能还尿床的小屁孩...

    “我是陈恒,陈家的少主,有请刘首领前来,是有几点疑惑想请教。”

    刘振一只手抚着胡子,装深沉。张山一看,很有当狗腿子的觉悟,直接就吼,“你有话快说,有屁快放,我家将军很忙,没空听你废话!”

    “听闻刘首领当年虽然落草为寇,却从不劫掠百姓,还经常救济乡里,被称为安良大侠,可有此事?”

    “那是自然,我家将军急公好义,除暴安良,整个陈留郡都知道!”还是张山当狗腿子,刘振又多抚了胡须几次,顾盼间透出一丝得意。

    “这么说,刘首领加入黄巾,也是为了穷苦黎民喽?”

    “对,我家将军肩扛正义,替天行道,要救黎民于水火,解百姓于那个什么倒立中!”咳咳,是倒悬!刘振小声提醒,同时也有点脸红,张山这小子的马屁拍得有点过了,脸皮厚如他都觉得有点不好意思了。

    “那就好!刘首领也是陈留郡的人,敢问我陈家扎根陈留两百多年,可有做过横行乡里、逼迫百姓、为非作歹的事情?”

    “咳,咳,这个嘛,陈家好像没有做过...”这次是刘振亲自回答了,自不过声音有点不自然。

    “很好!那小子再问刘首领,家父今年已经五十有余,可曾在乡里有过不法之事?”

    刘振一脸肃然,“这个自然是没有,陈太公是积善修德的大善人,每逢灾年必然施粥百姓,活人无数,对乡里乡亲都有恩惠!”他从小就听着陈太公的仁德之事长大,对陈太公还是很尊敬的。

    “好,小子谢过刘首领对家父的赞誉!但是小子不明白,我陈家两百多年不曾为恶乡里,家父五十年来不曾行不法之事,灾年施粥还救济乡里,刘首领既然自称是正气之人,为何伤我老父,为何围我陈家?难道我陈家是恶霸?我父是歹人?请刘首领教我!”小陈恒一开始还是一脸淡然,但是慢慢的声音提高,最后成了厉声怒骂,语气气愤非常。

    换成谁,都可能生气,被陈太公当成命根子宠了八年,是个坚冰也给捂化了,是块石头也给捂热了。小陈恒对陈太公是怀着浓浓的感情的,前世三十岁的灵魂早就教会了他什么是感恩。

    刘振从脸到耳朵都红透了,再慢慢的向紫色过渡。

    这脸被打得啪啪响,刚还自吹自擂是仁义大侠呢,然后就被指责伤了仁义之人,围困了积善之家。嘴巴嚅嚅,完全不知道怎么组织语言去回答小陈恒这个8岁的稚童。

    小陈恒也没等他的回答,再次厉声对着曾经的乡里、现在的黄巾士卒怒吼,“还有你们这些乡里,我陈家每逢饥荒之年都施粥让你们活命,还无偿借种子让你们耕种,你们的报答就是伤我阿父,围困我陈家吗?你们自己说你们还是人吗?你们摸摸自己胸口,良心都被狗吃了吗?”

    顿时,黄巾阵内士气大跌,许多乡里的人都扔了手里的木棍,低下了头,羞愧难当。

    而陈家坞堡之上,典韦听得心中大感解气,直接吼:“你们的良心都被狗吃了吗?”

    声音很大很大,也传了好远好远,连旁边的小陈恒都觉得耳朵出现了短暂的失聪。

    黄巾阵内如同死一般的沉寂,陈家坞堡之上的私兵感觉热血沸腾,沉默中抓紧了长矛,只要小家主一声令下,绝对就悍不畏死的干掉视线内的所有敌人。

    双方的沉静没多久,刘振把大刀一扔,下了马,把之前的各种装比各种官威架子都扔了,彷佛又找回了当初落草为寇的初心。

    直接拱手弯腰作揖,大声说,“在下刘振,虽然落草为寇有辱家门,但从不做伤天害理之事!今日儿郎们伤到陈太公,围困陈家,是我等不对,在这里请陈家恕罪!日后如有机会,必然会还上此次鲁莽之情。还有,等下我等将归还今日陈太公丢失之物,聊表歉意,告辞!”

    一场被围困就这么被几句话给问没了,陈家私兵们觉得很神奇,觉得自己家的小家主就是个神人。

    其实也不奇怪,黄巾早期打着为民请命的口号,许多起义的队伍都有仁义之心。比如汉末四海知名的大儒郑玄,在闹黄巾时居住青州家中,黄巾路过时还特地避开,不敢惊扰了他。

    小陈恒的对手是知根知底的刘振,良心未泯,颇有仁义,所以被一番仁义之论吃得死死的,成就了陈留郡的一段佳话。

    如果换成后来被镇压后遁入山林的黄巾,在东藏西躲度过几年后彻底沦为烧杀掳掠的强盗黄巾,就成了一段悲剧了。所以说,小陈恒这是赶上好时机了。

    陈留郡兮地灵杰,两百年兮传陈家;

    修德行兮有佳儿,岁八载兮退千军!

    对今天的事迹,有个士子还特地扯了两句诗赋,传唱郡里,小陈恒一下子就名声大望,在整个兖州都成了名人。

    chapter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