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明代传说(八十九)

    太常寺:主管祭祀光禄寺:主管宴享太仆寺:管马鸿胪寺:管招待外宾。

    6.詹士府负责辅助太子的机构。设正三品詹士一人、正四品少詹士一人、正六品府丞一人,詹士府下设左右春坊、司经局、主簿厅等。

    7.太医院管理宫廷及贵族诊断、制药的机构,设正五品院使一人、正六品院判二人、正八品御医四人、从九品吏目若干人。

    8.翰林院相当于现在国立大学、干部学院等的综合机构,翰林院堂官称为翰林学士(正五品),下设侍读学士两人、侍讲学士两人(从五品)、侍读、侍讲各两人(正六品),修撰(从六品)考中状元后就会被授予此职位。编修(正七品)榜眼、探花考中后就会被授予此职位。

    地方:

    县:助手有县丞、主簿。县丞协助知县管理县政,主簿管全县粮税、户籍。

    州:最早出现在西汉。汉武帝把全国划分成了13个监察区,称为州,州的长官叫刺史,负责监察郡,县的官吏。东汉后,刺史又称州牧。隋取消郡的建制,只存州、县。宋朝州的行政长官才称知州。明清两代的州有两级别:直隶州和散州。直隶州属省,级别与府相同;散州隶属府,同县级。知州属官有同知、通判,分别掌财政、刑法、治安等。

    府:(京兆府、河南府、太原府)府的长官称府尹,宋朝的府属“路”(介于中央和州之间)明清两代除首都、陪都所在地府长官仍称尹外,一般都称知府。

    明代府按纳税粮分三等:纳粮20万以上为上府,20万以下十万以上为中府,十万以下为下府,无粮的叫地府,全国150多个府补充一下:

    1:明初有设左右丞相,不久即废。至成祖时置内阁,只以内阁诸臣参与机务,至此以后不再有丞相之名。

    2:总督、总理总督系地方最高军政长官,辖一省或二、三省,综理军民要政。巡抚为省级地方政府的长官,总揽一省的军事、吏治、刑狱等,地位略低于总督。

    3:省一级的管理机构司道是隶属于巡抚的专设机构。

    布政使掌一省之民政、财政。

    按察使掌全省刑法,理全省的驿传。

    道受布政使、按察使的领导,有两种:一种是划若干府、县为辖区,可以管辖区内的一般政务;一是管辖及于全省,但是以指定职务为限。前者为分守、分巡地方道。后者为储粮道、监法道、海关道等。

    以上官职在明代的具体设置有:左、右布政司布政使按察使司按察使布政司左右参政、参议按察司副使、佥事。

    各省兵备、水利屯田等道,则派管粮储驿传屯田等事。

    4:知州掌一州之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