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217章 灭吴时机已到,各国反应

    “这是微臣统计了半年以来,与吴国贸易的所有记录。”

    “同时,还包括吴国每日锻造军械的产量,去年的粮食赋税,以及吴国平均的田地产量和吴国的人口......”

    “这些全部加在一起,经过微臣的估算,吴国目前的国库存粮,仅仅够支撑到秋收之时。”

    “至于民间,大概也差不多。”

    “这个时间段,吴国根本支撑不起,大军征战时的粮草消耗。”

    “所以微臣认为,灭吴时机已经成熟,如果错过这次机会,就需要等到明年夏天。”

    听完管仲的分析,

    韩林若有所思。

    半晌后,

    问了一句:“可若是吴军龟缩在城中不出,又该如何?”

    管仲眼中闪过一抹阴狠:“我们只需想办法,引燃吴国的粮库,少了吴国仅剩的这些存粮,他们即便想守城,也没有粮草。”

    “而且,吴国周边的各国,越国显然不可提提供粮草,楚国目前也在和秦国鏖战,前线粮草供应吃紧,也不可能有余粮卖给吴国。”

    “宋国的大部分存粮,也都被我们高价收买。”

    “其余小国的存粮可以忽略不计。”

    “如此一来,吴国就算有金山银山,也没地方购买粮草,届时将不战自溃。”

    “况且.......”

    “哪怕我们没有成功烧掉吴国粮库,他们的存粮也只能维持一个月。”

    “我们只需将姑苏城围住,哪怕其他地区的粮食成熟,也没办法送入城中。”

    吴国的体量就那么大。

    人口就那么多。

    每年粮食的产量,还有武器锻造的数量。

    只要信息足够,完全可以估算出来。

    现在,

    管仲就是拿出了一份,吴国已经来到悬崖边缘的计算结果。

    粮食,只够维持一个月。

    虽然一个月后就到了秋收的时候。

    但是!

    只要齐国大军将姑苏城围起来,

    你吴国今年有再大的丰收,粮食也运不进姑苏城。

    这就是齐国耗费了超过三亿两白银的结果。

    这一次的贸易战,

    耗费了齐国三分之二的国库。

    之前从燕国、宋国,还有赵国进献的所有金银,几乎全花在收购吴国的兵器和周边各国的粮食上了。

    但是!

    只要灭掉吴国,

    这些钱,还不是左手到右手。

    那些流入吴国的金银,一分不少全部都得还回来。

    至于购买其他各国的粮草?

    那也不亏啥。

    毕竟粮食就是硬通货。

    粮食才是王道。

    随着管仲的讲述,韩林也在脑中,简单的模拟了一遍。

    吴国现在确实是走到了悬崖的边缘。

    现在只需要,齐军过去稍稍使点力气,这么一推......

    他们就将掉进万丈深渊。

    “好!”

    “就依丞相之言。”

    “传令张辽率军十万,兵发姑苏城,围城之后无需进攻,只需静等吴国崩溃。”

    “同时令霍去病率军十万,前往越国驰援卫青,拿下会稽!”

    “太尉岳云飞,负责镇守边疆,防止邻国异动!”

    “此战,朕要一举拿下吴越之地!”

    “将我大齐的版图,扩张到南海!”

    “同时,朕也想下江南,欣赏一下秦淮河的风光。”

    ......

    一纸诏令,

    自皇宫传达到军营。

    三天后,

    二十万大军,兵出临淄城。

    浩浩荡荡、遮天蔽日,沿着官道一路向南。

    虽然连接吴国的官道,还没有建完。

    甚至现在只有一个雏形。

    但这并不能影响大军的南下速度。

    沿着平坦的官路,

    从临淄到齐国原来的南部边境,只需不到三日。

    同时,

    还有源源不断的粮草,

    数千辆马车,装载着无数粮草。

    一辆接着一辆,连绵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