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七百五十七章 抛开本质看表象

    故事发展到这里,人们或许会觉得冉闵很窝囊,不但要做石家门下的鹰犬,就连心爱的女人都守不住。

    甚至还要亲自将青梅竹马的石寿,亲自送到匈奴单于的大帐。

    对任何一个男人而言,这无疑都是巨大的羞辱。

    但是,处在当时的环境之下,冉闵只能忍,也不得不忍。

    不过细心的观众不难发现,从草原回到邺城之后的冉闵变了,他不再莽撞,不再意气用事,选择和董氏联姻,便是最好的证明。

    因为董家不单是氏族,更在石赵朝堂之上拥有很大的影响力,并且族中子弟还手握兵权。

    迎娶董氏,显然对冉闵是最为有利的。

    自此之后,冉闵继续为石赵南征北战,军功越来越大,地位也越来越高。

    等到石虎发现端倪的时候,想要下手除掉冉闵,可惜已经太迟了。

    常年的酒色早已经掏空了石虎老迈的身体,还不等他下手,自己便已经病入膏肓。

    “你不是他的对手,他也不会为你所用,若是以后想坐稳皇帝的宝座,保住石家的江山,就必须……必须除掉他!”

    临死之时,石虎用尽了最后的力气,对着身为皇太子的石世交代一定要除掉冉闵。

    可石虎说的没错,石世不是冉闵的对手,他的任何一个子孙都不是冉闵的对手,他死以后,整个后赵朝野内外,已经没有人能制衡冉闵了。

    冉闵却没有急着动手,他先是控制了石赵的全部军队,而后又联合董家,以及朝中的其他大臣控制了朝堂,又以迁都为名,将石世时刻掌控在了他的监视之下。

    随后又利用石虎几个儿子之间的矛盾,调动他们相互攻伐,石赵的政局乱做一团。

    先后有石世、石遵、石鉴相继登基称帝。

    石鉴在坐上皇帝宝座之后,几次派人暗杀冉闵,又联合石姓诸王共同讨伐,但都被冉闵轻松化解。

    有了充足的理由之后,冉闵废杀石鉴,在朝臣和百姓的拥护下登基称帝,建立冉魏。

    这个时候的冉闵,对与异族之人还抱有一丝幻想,觉得异族也可以为己所用。

    但是,他很快就发现,异族之人永远不可能和他是一条心,尤其是废杀石鉴,自立为帝,已经引起胡人统治阶层的强烈反弹,外有各带兵亲王讨伐,内有连连不断刺杀,胡人已经成为自己通往权力巅峰的巨大绊脚石。

    如果这样下去,总有一天会栽在接踵而至的叛乱中,于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杀胡令》应运而生。

    “内外六夷,敢称兵器者斩之。”

    这一道诏令,犹如烈火烹油,彻底引燃了中原大地汉人的复仇之心。

    自司马氏南渡,中原大地便沦为了胡人的牧场,无数汉人被屠杀,原本1200万人口的汉族被杀的只剩下了不到400万。

    刻骨的仇恨,让汉人陷入了疯狂,曾经的两脚羊拿起兵器,肆无忌惮的屠杀所能看到的每一个胡人。

    据史料记载,在此期间有几百万胡人死于《杀胡令》。

    其中,羯族被屠杀的程度最高,几乎到了灭族的程度。

    同时,曾经称霸一时的五胡十六国相继被灭,实力大大倒退,不复以往的风光。

    《杀胡令》的颁布,不但拯救了数百万汉人的性命,也使得胡人自此对他们曾经轻蔑的汉人有所忌惮,不敢再肆意残害。

    《冉闵传》的上部到此也落下了大幕。

    当灯光亮起的那一刻,放映厅内掌声雷动。

    电影的前半段,观众们目睹了汉民族的悲惨遭遇,心口犹如压了一块大石,让人几乎喘不过气来,这种压抑的情绪终于在电影的最后得到了彻底的释放。

    看着曾经趾高气扬的胡人被屠戮,没有人会对他们心生怜悯,当这些胡人肆意屠杀汉人的时候,可曾想到过,屠刀终有一天也会落在他们的头上。

    “我拍这部电影,不是要宣扬大复仇主义,而是想要揭开那段很多人都不愿意提及的历史,让现在的人了解到,我们华夏的先民曾经遭受过的苦难,希望能起到一种警示作用,无论处在任何环境,历史背景之下,都不要忘记居安思危。”

    “冉闵是英雄,至少在我看来,他拯救了当时中原大地的数百万汉人,让华夏文明得以延续,这就是英雄所为,没什么可质疑的。”

    “至于很多人提到的,冉闵性情反复,所谓杀胡也不过是为了政治利益,对此,我并不反驳,但是,看问题在看本质的同时,我们首先看到的还是表象,杀胡令带来的表象是什么,曾经肆虐中原大地的胡人被驱逐,汉民族得以延绵生息,这就是表象。”

    历史上到底发生了什么,只靠史书记载,根本难以了解其本质,毕竟史书是由胜利者来书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