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0143章:风月场班头,民间顶流柳三变

    近黄昏,垂拱殿内。

    陈执中、吴育、张方平、夏竦站于一侧。

    欧阳修、唐介、包拯、苏良,四人站于另一侧。

    八人都黑着脸。

    尤其是陈执中,一脸委屈。

    赵祯刚坐下,陈执中便走了出来。

    “官家,今年乃是大礼之年,又恰逢皇子降生,喜上加喜,需要封赏的官员甚多,非臣不公,而是朝堂的官职着实不够用!”

    “苏景明与周子雄私交甚笃,臣能理解他的心情,但考核官员需要综合多方情况,吴相、张相皆可作证,臣从未徇私,一切皆是遵循我朝的升迁制度而为!”

    听到这话,苏良忍不住站了出来。

    “陈相,周子雄是否应升迁与我和他的私交无关,我们只想让陈相给出一个解释。”

    “为何周子雄如此优良的考绩,在一个差遣上做了三年半,依然得不到升迁,这合乎法令吗?”

    陈执中扭脸看向苏良。

    “不是不升迁,而是还未排到他,除考绩外,官员的资历年限、姻亲故旧关系等都需考虑。”

    “你可知,当下有多少年轻的京朝官需要升迁,他们在考绩上或许不如周元,但他们家族乃是三代有功,有的甚至跟着太祖太宗皇帝流过血,定然不能薄之。”

    “我朝向来厚待官宦之家,此规矩定不能破,本官考虑的乃是大局,是朝堂的稳定!”

    这时,唐介站了出来。

    “稳定?稳定就是让一群德不配位的官员尸位素餐,碌碌无为?令能者受屈,庸者擢升?”

    夏竦当即反驳道:“什么是能?什么是庸?”

    “在同样能办好朝廷差事的情况下,朝廷率先提拔的自然是官宦之家的子弟,这有何问题?莫不是你们还想要搞‘明黜陟,择长官’那一套,清除异己?”

    明黜陟,择长官,正是范富新政时的政策。直白来讲,就是澄清吏治,慎重提拔地方主官。

    当时,就因澄清吏治,赵祯御案上的弹劾奏疏如雪花一般。

    最后只能草草收尾。

    欧阳修一听到夏竦抨击当时的范富新政,顿时来了劲头。

    “官员黜迁,自当以德才论之,两府如此偏颇官宦子弟,实在有失公允。臣以为,改革吏治,刻不容缓,且须从两府起!”

    欧阳修此话,几乎相当于恳请赵祯换相了。

    陈执中气呼呼地走到大殿中间。

    “官家,臣实在没想到,尽心尽力做事竟被质疑有失公允,官家若认可欧阳学士的意见,臣愿辞去相位,归家养老!”

    欧阳修听到此话,胸膛一挺,直接来了一句:“臣以为,陈相所请,甚有道理。”

    欧阳修看不上陈执中已不是一天两天了。

    赵祯白了欧阳修一眼。

    “都别争了!你们彼此想的什么,朕都明白。世上哪有万全之策,吏治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当下不用再提,我们就事论事来讲。”

    赵祯翻开苏良呈递的文书。

    “中书所拟的官员黜迁文书,朕皆有过目,并无错失。不过,周元确实在监察御史里行的位置上待太久了,其奏疏条陈写得很不错,理应升迁。中书再考虑一下,年后便让其去谏院任左正言吧!”

    “臣遵旨!”陈执中、吴育、张方平三人同时拱手。

    赵祯见苏良四人还欲说话,又接着说道:“众卿皆有富国富民之心,朕心甚慰,然天下哪有一蹴而就之事,当下临近年关,朕心甚悦,便让朕与朝臣都过个好年吧!”

    赵祯说出此话,苏良四人只得将想说的话憋在了心里。

    其实,殿内所有人对大宋的情况都是心如明镜。

    如下的大宋。

    就像一棵被无数藤蔓缠绕的大树。

    有的藤蔓对大树的生长有益,但有的藤蔓不但无用,而且正在疯狂地吸收大树的养分。

    苏良等人的建议是:哪怕付出再大代价,也要挥刀斩去那些无用的藤蔓。

    但赵祯经历过范富新政的失利后,认为斩去藤蔓的同时,必会伤及大树,故而谨慎而不敢为。

    ……

    片刻后,天色渐黑。

    欧阳修、唐介、包拯、苏良四人走出了垂拱殿。

    “唉!”

    几乎同时,四人全都长叹一声。

    四人纷纷看向彼此,无奈一笑,各自都明白彼此心中的不甘。

    这时。

    唐介突然开口道:“三位,要不找个地方喝点儿?”

    要知,唐介很少饮酒,且极少参与私人酒宴。

    欧阳修、包拯、苏良纷纷点头,三人心情郁闷,都欲饮酒。

    当即,四人便大步朝前走去。

    而此刻,陈执中、夏竦、吴育、张方平四人距离他们还不到十米。

    刚好听到唐介的话语。

    四人见苏良四人大步走去,不由得同时撇了撇嘴。

    他们深知,这四人喝酒时定然要说他们的坏话,但又无可奈何。

    陈执中觉得自己整日做的都是费力不讨好的事情,甚是委屈。

    吴育、张方平觉得他们也是受苦受累,但挨骂时有他们,领功的却永远是陈执中。

    至于夏竦。

    他觉得陈执中、吴育、张方平三人都不如自己,他也想着将陈执中挤下去,成为首相。

    但当下为了制衡台谏官们,他又不得不与中书为伍。

    四人各怀心事。

    他们也想晚上喝点儿,但皆不愿与彼此喝,走着走着便都岔开了。

    ……

    入夜。

    一座不知名酒馆的包间内。

    欧阳修、包拯、唐介、苏良,这四位朝堂上攻击力最高的官员坐在了一起。

    四人脾气性格本不相合。

    当而今硬是被两府的相公逼成了知己。

    包拯与唐介对两府做事效率太慢甚是不满。

    欧阳修称,他今年已呈递了近二十份奏疏,恳请范富二公回朝,但全都被官家留中不发。

    苏良则道,朝堂冗官严重,长此以往,必伤大宋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