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0037章:集体出动,垂拱殿谏君

    垂拱殿内。

    赵祯看着御宝印纸上的弹劾章疏以及台谏官们的联合署名,气得直想掀桌。

    “朕这个皇帝,真是万事不自由!”

    合班论谏,乃是台谏官对皇帝处事不满表现出的一种强烈抗议。

    这种较为极端的方式,一年都不一定出现一次。

    可一旦出现,赵祯就必须重视,必须要进行廷议。

    自真宗起,台谏的地位逐步提升。

    起初是为了制衡相权。

    但在祖宗之法的加持下,台谏对皇权也有一定的约束作用。

    赵祯很清楚。

    唯有皇权、相权、台谏三方相互制约,才能打造一个清流的朝堂。

    故而,台谏此举,他无理由苛责。

    张茂则见赵祯的脸色缓和了一些,轻声道:“官家,台谏官们已在外面等候了!”

    “宣!”赵祯说道。

    稍倾。

    包拯、李定、钱明逸、苏良、周元等十余名台谏官,身穿朝服,昂首挺胸地走进大殿中。

    知谏院包拯率先出列。

    他高声道:“官家,吾等联名弹劾三司户部判官兼副使张尧佐。”

    “其无特功,考绩中等偏下,但却一年数迁,有悖朝廷法令。此外,自古以来,外戚专权,皆会损害国体,请官家收回升迁诏令,交由中书重新处置!”

    “请官家交由中书重新处置!”后面的台谏官们异口同声地说道。

    声音洪亮,余音绕梁。

    赵祯皱着眉头,再次看向御案上的弹劾奏疏。

    众人弹劾张尧佐的理由有两点。

    其一,升迁过快,不合大宋法令;其二,外戚专权,有损国体之危。

    赵祯很为难。

    他在龙床上已答应张美人要为张尧佐升官。

    诏书都下达了。

    若就这样撤去,不仅让他很没面子,张美人在后宫恐怕也会再生事端。

    但若不撤,这群台谏官的口水能淹了垂拱殿。

    赵祯思索片刻,看向下方。

    “众卿所请,朕已然明了。”

    “但中书提交的案宗显示,张尧佐在知州任上、登闻鼓院以及开封府推官任上,皆无任何过失,事事处置妥当,朕以为甚是难得,理当嘉奖!”

    “张美人在后宫,虽未诞下龙子,但也为朕生下两位公主(生三女,皆早夭),张家有此功绩,朕自当不能恩薄。”

    “至于你们所言的外戚专权,完全是杞人忧天,毫无可能。如今的两府三司哪有张尧佐说话的地方,且他本人向来低调,从未用外戚的身份作威作福!”

    “朕的后宫之事,亦是国事,朕难道就不能下特旨令其擢升吗?”

    说到最后,赵祯几乎是商量的语气。

    “不能!”

    包拯朝前走了两步,面色冷清。

    声音之大,令钱明逸和李定都不由得哆嗦了一下。

    包拯接着说道:“我朝立国不易,守国更难。如今,高丽、辽国、西夏等周边各国都在迅猛发展,官家绝不可做出任意一种有损朝政、处置有失偏颇的决断。”

    “如欲展现圣恩,可多给赏赐,断断不可封官进爵,视官位晋升为儿戏!”

    “若让百官知晓靠关系升迁更快,谁还会认真做官,此特例一开,距我大宋亡国不远矣!”

    包拯瞪着双眼,直视赵祯。

    赵祯气得无可奈何,却实在不知该如何反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