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360章 京都和巨鹿!

    至此,这第一题还是回到了朱文宝手中。

    别的小说都是主角备考或被考。

    自己倒好,不仅考核他人,还成了出题的人,这种感……确实不错!

    朱文宝不再推诿。

    略加思索,便亲自提了题目。

    《望终南余雪》五言或七言律诗。

    “还请楚王,提笔。”

    朱文宝拿起面前的笔墨,龙飞凤舞的写下了。

    《望终南余雪》五个大字!

    这叫留稿。

    换一种思路也可以理解为,当某位学子在朱文宝的《望终南余雪》中脱颖而出。

    谁出的题,出的什么题,最后什么名次,也是一种‘牌面’。

    言归正传。

    因为是文坛交流会,所以答题方式也不像科举一样严厉谨慎,重在了交流二字上。

    答题方式分为两种。

    一种是在台上当众答出,每十人作为一小节,选出最优者上榜。

    这榜就立于台下面向学子,有十名老夫子专门儿在此负责,负责收录和书写台上老夫子们认为值得上榜的诗,此榜只收录百首诗。

    若下一波十人无最优者,则可以考虑上一波和下一波选替,甚至可以不考虑直接作废。

    若榜上已满,又有新的上榜作品涌现,则由十名老夫子商议和重新评定,择其劣者替换。

    需要注意的是,上榜仅是上榜,想要获得排名,还需最后的评断。

    二是,也可以笔墨书写,然后有人统一收录,最后评定。

    不过因为时间关系,这种笔墨书写的诗要求就严克,不仅要看诗是否符合题意,更要看书写能力。

    同时还会有十名老夫子游走于学子之间。

    脾气急的老夫子甚至会当场给出,合格与不合格的评定。

    若是觉得不公平,也可上台当众说出自己的佳作。

    不过笔墨书写是严苛,但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三五学子聚成一堆儿,共同琢磨。

    这也是文坛交流会不比科举的第三个好处,题想答便答,不想答便不答。

    现在第一题已经被公布,学子们三五成群的思考着如何答之,如何符合题意。

    也有七步言诗者登台,自信满满者登台!

    随着学子们的登台,高台上的老夫子逐渐忙碌了起来。

    时不时的会评头论足提点几句。

    甚至遇到一些好的诗句,还会留下学子多问上几嘴。

    朱文宝在出完题以后,就彻底闲了下来。

    朱文宝的茶水也换了一杯又一杯。

    詹徽和陶谦不愧是深谙为官之道,眼见楚王无聊,就时不时的闲聊几句,或者请教几句诗文。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众人的重点还是放在了学子们的五言和七言诗句上。

    ……

    京都。

    由于皇上已经出关了。

    可太子监国一职,皇上却没有明确的下旨,皇上不提,文武百官更是不敢提了。

    但是龙椅上已经是皇上朱土安的身影了。

    太子呢,很自觉的又站回了朝堂第一位。

    不过,今儿皇上的着装却有些奇怪,依旧穿着的是龙袍,但脖颈处衣领不知是错觉,还是之前忽略了,总之就是觉得别扭。

    太子朱文奎站在首位,他自然能看出父皇眼中想要掩盖的尴尬之色。

    而且,父皇的头还时不时的向左偏,似乎是想要掩盖什么。

    细看之下,赫然是是一道红印子,太子朱文奎瞬间低下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