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72章 已经在第二层了。

    “老二别闹了,最近我可是一直安分守己。”晃晃脑袋。“而且昨晚的事和我没关系,是你们带兵,围了楚王府。”

    二皇子朱文志被逗笑了。

    “小九你这话可不对,合着昨晚我们去解围,还是多余了?”朱文志捅捅朱文宝。“你怕不是忘了,我们围的锦衣卫吧。”

    “有什么不对,你见早朝有人提昨晚的事吗?没有吧。”朱文宝诙谐一笑。“老二,你不说楚王府有锦衣卫,谁会知道,谁能知道。”

    说到这里,不得不讲。

    昨晚闹剧一结束。

    朱文宝就传信给桃桃,让她顺便也查一查。

    所有的事都搅和在凤阳县,朱文宝可不认为会是偶然。

    “切,小九你这是无理狡三分。”二皇子朱文志言语认真了。“不过,小九你可得小心点,刚才我瞧见父皇往你这瞅了好几次。”

    太子朱文奎实在受不了。

    “你俩个好歹也是皇子,身为大明表率。现在你俩不以身作则也就罢了,能不能尊重朝堂规矩。”

    眼神往后一斜,示意他们往后看看。

    “满朝文武俱是规规矩矩的,就你两个别树一帜,吊儿郎当的没有半点皇子的样子。”

    “老大,今儿是怎么了,怎么说教起我们了。”

    二皇子朱文志也认同。“嗯。”

    太子朱文奎翻翻白眼,算了,自己若不是有所图。

    哼哼,夏虫不可语冰。

    而且,父皇都不在意,自己多这几句嘴做什么,纯属浪费。

    眼见太子朱文奎不说话了。

    朱文宝和二皇子朱文志相视一笑。

    还得是你,小九。

    还得是你,老二。

    不过经过老大的打岔,朱文宝也认真起来了。

    朝廷现在说的,正是治理黄河的问题。

    大明历492年,当代皇帝曾提出。“古人治河,只是除民之害,今日治河,乃是恐妨运道,致误国计,其所关系,盖非细故。”

    并任命刘大夏为右副都御史(正三品)主持治河。

    刘大夏不负众望,他以“遏制北流”,分水南下入淮的治河方策,在黄河北岸西起胙城、东抵虞城,修筑长达数百里的太行堤,又在太行堤南筑一百六十里的内堤。

    以此筑起了阻挡黄河北流的屏障。

    此政策为大明赢来百年光景,同时刘大夏也被人人歌颂称赞。

    然而百年后,黄河下游徐州以上河道分汊达十五支之多,淤积严重,连年为患。

    由此朝廷每年在五月下旬开始派出以都察院为首的官员,巡查河道。

    若光是巡查河道,这种美差不用皇上钦点,各部就开始安排自己的人员了。

    也不会由户部顾呈祥先抛出这个问题。

    就像他只负责拿钱就行了。

    吏部尚书李飘摇。“皇上,臣认为黄河隐患如附骨之蛆。年年修年年防,人力物力投入何其之多,却依旧无法根治,何不一刀切。”

    “哦?李爱卿有何良策,但说无妨。”

    “皇上,臣斗胆建议,迁移徐州百姓,截留、开凿河道,彻底根治黄河。”

    皇上朱土安还未说话。

    户部尚书顾呈祥站了出来,笑话,我是拿治水钱,不是拿老本钱。“皇上,臣认为不可。徐州乃是南北交通要道军事重镇,又是运河和黄河交汇处,历年税收不下六十万两,人口二十八万户。”

    “岂能因为治理河道,连城也舍弃了。”

    工部尚书吕自忠也站了出来。

    吕自忠是贤妃的父亲,为人性强直,遇事不挠。

    在地方任职知州时,留下法令明肃,听断神敏,吏民慑伏,莫敢为奸的官评,然后青云直上直到如今工部尚书一职。

    吕自忠真的可以说是寒门出了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