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42章 似曾相识的同行

    夏小星改良火药配方的同时,同时也(发明)指定了一种计量工具,‘等子’,专门用来称量火药三种成分,硫磺、硝石和木炭。

    这里要说明一下,因为当时岛国使用的火药没有造粒技术,如果调配好了长时间不用,就会引起药粉的硝石沉淀,严重影响发射质量,所以一般是将三种材料粉分别储存,现用现配。

    这对夏小星来说,是个利好消息,因为糟蹋的火药材料不多,缴获的火药材料有一多半是没调配的,他可以调配完用造粒技术把它们做成颗粒火药,而且可以长时间储存。

    而在调配火药比例时他留了心思,没有将这个关键秘密告诉手下,而是自己动手,用等子亲自调配,让亲卫们把调制好的火药粉造粒,晾晒,存仓。

    夏小星已经意识到,这个火药配方必须自家掌握,以后传给自己的后裔亲族,此乃克敌制胜的根本秘术,凭借射程优势,自己只要组建一支千人规模的火枪队,就足以横扫大多数土豪大名。

    他正美滋滋的联想着,不料眼下却有了新情况,因为新的配方加大了硝石比例,原来的硝石粉本来就不多,现在就更不够了,做了几百斤颗粒火药后,还剩好多碳粉和硫磺粉,硝石粉断货了。

    呃,其实这对夏小星来说也不是难事,他是懂得用粪便制取硝石的,但是制造过程中,那浓烈的,令人窒息的恶臭------真是无法形容,一言难尽呐!

    可是现在储备火药,随时备战,没有硝石万万不行啊,没奈何啊没得选,他只能赶往鞣村制革工坊,亲自指导制硝工艺。

    去往鞣村的短短几分钟里,夏小星又多了一份心思;哎呀,对了!这用粪便制硝,欧洲人会,岛国人不会啊,这可是至关战略资源的重要科技,绝对抢手的绝活啊!

    其意义简直太重大了,不亚于在岛国开发出一个不会枯竭的硝石巨矿!

    该说得说,岛国多地富产硫磺,也不缺木炭,唯独缺乏硝石,为此严重制约了他们的重型火器发展,别的不说,纵观整个战国时代,他们就没研发出像样的火炮。

    因为昂贵的硝石堆高了火药制作成本,价比黄金么,导致大名们购买火药时不得不精打细算,火绳枪发射一次只用三四克火药,百余人的火铳队一次购入几十斤火药,就可以打好几场仗了,不打仗维持一年半载都没问题。

    而重型火炮一炮就要消耗十几斤火药,几十斤火药也就三四炮的功夫,哪家的大名养得起这些喷金怪兽,家里有金矿也不行啊。

    加上岛国铸造工艺极端落后,所以没有冤主愿意投资研发这玩意儿,那时候的明国严防死守,垄断了制硝技术,严禁硝石出口。

    当时就连属国朝鲜也购买不到硝石,当他们求购制硝技术时,明朝官员骗他们硝石是煮海水得来的,害的朝鲜煮了百多年海水,花钱无数都打了水漂。

    而如今自己发明并独家垄断了这门技艺,别个不说,火药富裕了,怎么作不行,铸造火炮什么的太麻烦,自己现在随便鼓捣点铁壳震天雷,守城战时随手扔百十个到城下,就能把城下的大名军队炸得欲仙欲佛,原地升天。

    而且长远来看,自己若要征讨四方,火药自给自足,自家军队以后就不愁弹药供应,若想和平经商,硝石买卖是一本万利的赚钱生意,自己只要守在京堺这个造粪机器旁,就能变废为宝,富贵一生啊。

    所以这硝石制造技艺,一定要确保核心技术不外漏,还是那句话老话,‘民以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目前因为条件所限,没有太好的隔离手段,能够阻止匠人的迁移流动,夏小星遂决定把整个制作工序拆分开来,核心数据自己掌握,制硝时采取分段加工的办法,避免整套技术被人偷学外传。

    思绪至此,夏小星便立即停步,转身回到了军营,随即安排了几个信得过的亲卫,分头去收集荞麦秆、糠皮,木棉杆、棉花壳,数量越多越好,把它们送到工地上烧火做饭,烧完的草木灰搜集起来备用。

    其二,让人传令鞣村皮匠暂停硝皮,并且将所有陈年粪土(硝土),熬煮练革所用的大锅及储存的硝盐溶液,全部集中起来听用。

    其三,昭示其他各村町乡镇,要他们提供陈年秽土,一担换一斗粮,多多益膳,茅厕周围和牲畜马圈的臭土皆可,攫取时要保持阴湿,用稻草遮盖,因为汤屋的城馆建成时要做祭祀法事,不能失了阴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