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十九章 文学上的共鸣


    这绝对是褒义词,没有一丝嘲讽的意思。

    在这个娱乐手段匮乏的年代,书籍就是简行这样的知青的精神食粮。

    同时,也是他们能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坚持下去的精神支柱。

    书房虽然简陋,也很狭小,但是坐两个人并不拥挤。

    简行一边给姜玉楼倒茶,一边笑眯眯地说道:“我对玉楼,可以说是神交已久了。”

    “姜老师的事迹我都听说了,非常好,在咱们阳平县范围内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我?”姜玉楼指着自己,愕然道:“简老师,我有什么事迹?”

    “姜老师谦虚了,第一次写作,作品就能发表,而且还是京城的文学杂志,咱们阳平县的知青可都是羡慕得紧呢。”简行艳羡道。

    姜玉楼谦虚道:“惭愧,多亏了编辑部的老师青眼有加,现在想来也是侥幸得很。”

    “也是姜老师的天赋才情高人一筹。”简行正色道:“第一次写作就能发表到文学杂志,细数整个陕地,一只手都数得出来。”

    姜玉楼默然,他不否认自己有天赋,但说到底,也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所以才能事半功倍。

    “其实,我们这些知青都很佩服你。”

    “诶?”

    “因为你敢于追求梦想!”简行激动地说道:“我最佩服敢于追求梦想的人,姜老师,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还不忘醉心创作,日后关中大地的知名作家肯定有你一个!”

    本来知青的生涯就很苦,更苦的是还没有一个可以交流的对象。

    就在他都为今后感到绝望的时候,村里突然出了个姜玉楼。

    对他这样的知青、文学青年啊,杀伤力可是很大的。

    他觉得自己找到了精神共鸣,所以在得到消息后便急不可耐地去姜家找姜玉楼。

    借杂志是假,想结交姜玉楼才是真。

    当时扑了个空他还有些失落,没想到这么快就见到了正主。

    “简老师谬赞了。”

    姜玉楼心里一阵惭愧,他写小说初衷只是因为作家的收入高。

    旋即,他把杂志样刊递给了简行。

    简行如同抚摸珍宝一样的抚摸样刊,在看过姜玉楼写的小说作品后,更是大家赞赏。

    “姜老师,最近你还有什么创作计划吗?”

    简行实在是好奇的紧。

    之前说过,村里条件简陋,不像城市里娱乐手段丰富。

    他的喜好也只剩下读书了。

    而姜玉楼的小说他看了,写得很好,而且是出乎预料的好。

    这时候,他自然非常期待对方的下一部作品。

    现在姜玉楼出现在他的面前,他自然就有了催更的想法。

    姜玉楼自无不可,于是回答道:“正在创作中,是黄土文学类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