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109章∶天策上将气炸,该死的大炎帝王!

    “四个月后,是四个月后!”

    马周嘴唇哆嗦,赶紧把这时间、以及推算出来的具体时间,写在自己睡觉旁边的墙上。

    四个月….

    从大唐到大炎,旅途遥远。

    时间,已经很紧急了。

    马周不断想着。

    他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的床,他的脑子里全都是这件事。

    今夜,他没有看书,而是躺在床上盖着被子,眼睛愣愣的望着屋顶。

    不知不觉,烛光被吹灭了。

    周围响起了大量的呼噜声,此起彼伏,大马周,却仍旧是丝毫没有任何的困意。

    他还在想,自己,要不要去?

    科举!

    这可是科举啊!

    但,科举在大炎,而且大炎无论是国土还是人口,都远远比不上大唐,去了会不会受苦?

    而且,是不是有些远?

    假若若是要参加的话,那最近就要动身了。

    此刻,整个长安在考虑这件事的,有很多。

    并不是仅仅只有马周一人。

    这一夜,马周是睁着眼睛一直到了天亮。

    今天,他直接请了个假,他要去找其他几位同伴,把这件事情也告诉他们一声。

    不过,马周没有想到,他们之中也有人接到了差不多类似的信件。

    一下子,众人也都彻底明白过来,大炎科举这件事是真的。

    而随着口口相传,很快便传遍了大半个长安城。

    这消息传播之快,令人惊骇。

    了也没有办法,谁叫这个消息实在太过于炸裂。

    而也便是从刚开始,许多读书人都踏向了北方的官道。

    去大炎!

    科举,这可是许多读书人,读书唯一的目标。

    也是支撑着读书人,一直读下去的唯一信念。

    大唐迟迟没有希望,现在大炎开了科举,这个机会,对这些读书读了差不多一辈子的寒门读书人而言,弥足珍贵。

    大多数人,不想要错过。

    寒门读书人是艰难的。

    这世道,读书似乎成为了有钱人的专属,再加上没有科举,书籍又贵又难买,甚至根本没有,都在世族手中。

    这不论怎么看,读书对于寒门百姓而言,不是不想读,但几乎就是累赘。

    他们这些寒门读书人,能一直支撑下来,每一个莫不是心有理想和坚持之人。

    现在北方大炎有机会,他们便义无反顾地朝着北方走去。

    马周是晚上走的。

    收拾了行囊,结了工钱,便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远赴大炎。

    ….….….….….….

    房府。

    房玄龄正在看书。

    杜如晦便匆匆走了进来。

    他的脸色无比严肃,神情也有些焦灼。

    “玄龄,玄龄,出事了,出大事了!”

    杜如晦一脸焦急的直接走到房玄龄前面,伸手把房玄龄手里的书给夺走了。

    房玄龄愕然。

    他正看到精彩处,突然被打断了,刚要发火,但见到是杜如晦,一脸焦急,便硬生生把要说的话咽到了肚子里去了。

    而记忆里,这还是他比较少见杜如晦如此焦虑。

    “克明,发生什么大事了?”

    房玄龄无比认真的问道。

    “大炎!是大炎,他们又要来咱们大唐抢人了,更过分的是,这一次抢的是读书人….”

    “大炎,该死的大炎国!这是把咱们大唐当成了冤大头,疯狂的掘咱们大唐的根!”

    杜如晦把一封信放到了房玄龄面前。

    这封信,是他的一位门人给他的。

    房玄龄看了起来。

    杜如晦又是深深吸了口气,缓缓道:“这几天,我就觉得长安的风气有点不对。”

    “不少私塾都停了,每天明德门前,都有许多年轻才俊离开长安,这还仅仅只是长安,洛阳,临安等等这些大城市里….肯定和咱们长安差不多。”

    “太吓人了,估计走了不少人,若是我大唐坐视不管,大炎这一次,不知道要吸引多少我大唐好儿郎入国。”

    杜如晦说道,声音无比压抑。

    他心里好像是被什么东西堵着一般。

    很难受。

    想吐,但吐不出来。

    房玄龄眉头紧皱,他慢慢放下了手里的书信,脸色凝重,有些不敢置信。

    “玄龄,你认为我们该怎么办?”

    杜如晦连忙问道。

    他其实有些应对主意,但在杜如晦想法里,房玄龄身为房谋杜断的房谋,想得办法肯定比他更好才是。

    房玄龄叹了口气,抬头看了眼杜如晦:“此事….还能怎么办?他们读书人要走,总不能把寒门读书人的手脚全都给绑起来吧?”

    “大炎这一招,厉害,真的厉害啊….这大炎国君的行动力,几乎远远超越了我们大唐。”

    “刚刚拿下了辽东城,扩大了领地,便直接开科举吸引人才,明明是战时却搞这一套….”

    “大炎的每一步,一步步都走的无比快速,让人总以为下一刻就要崩盘,但他们却始终无比稳健。”

    “不行,走,进宫,这件事必须要告诉陛下,咱们一起商量商量如何处理。”

    房玄龄烦躁的挠了下头,骤然起身,连忙朝外走去。

    杜如晦跟上。

    他也知道,这件事,他们是真的没有什么办法。

    就如房玄龄所说,难道自己要把这些寒门读书人都给捆起来,关起来?

    不可能!

    这是人家的选择。

    说实话,如果自己是寒门读书人,年轻气盛,认为自己一身才艺却无处施展,他国则有机会,大概率也会去大炎博一搏。

    不去大炎,难不成….还留在大唐成为世族门阀嘲弄的对象吗?难道还留在大唐就这么看着自己一点没有机会,最后带着无尽的遗憾和愤怒死去?

    呼….

    杜如晦用力吐了口气。

    他心里,真的是难受。

    他,觉得憋屈!

    路上,两人还都看到了不少年轻人背着包袱,三三两两,成群结队的朝城外走去。

    不用想就知道,这些肯定也是要前往大炎了。

    .

    ….…….….….….

    皇城。

    太极宫。

    李世民正在处理政务。

    “陛下.!”

    就在这个时候,房玄龄和杜如晦齐齐走了进来。

    李世民缓缓抬起头。

    望着两人。

    “玄龄,克明,怎么了这是?”

    李世民轻声道。

    “陛下,大事不好了,大炎国又开始抢人了,而这次抢的人,不是普通百姓,而是寒门读书人,都是我大唐的人才啊。”

    “大炎开了科举,现如今,他们许多人前往大炎,陛下,咱们必须想个法子,不然悔之晚矣。”

    房玄龄急忙把这件事说了一遍。

    原本就有些阴郁的李世民,眉头一下子皱了起来,两条眉毛倒立着,无比愤怒。

    嘭!

    他一把把桌上的砚台摔在了地上。

    四分五裂。

    “大炎,大炎!!又是大炎!!”

    “杨宽,他怎能如此过分!”

    李世民嘶吼暴怒。

    “杨宽这是把我大唐当成什么了?当成他大炎的后备军了?该死的,莫不会真以为朕不敢出兵攻打他们!”

    李世民当真是要气炸了。

    这段时间,他原本心情就不好。

    现在。

    竟然是又出现了这样的事情,更是让李世民抓狂。

    幽州蝗灾的时候,那么多幽州百姓前往了大炎。

    那时候,他也不好说什么。

    毕竟,一切的一切,终究还是他失职,没有看好地方官员的错误。

    而那些百姓若是不逃的话,会直接饿死。

    但现在,这些读书人,他们心中一点对大唐的眷恋都没有吗?

    李世民无法理解大唐。

    大唐….难道对他们不好了?

    他们在大唐生活了半辈子,可现在大炎不过就是开了个科举,就让他们直接舍弃了大唐,奔向了大炎。

    “白眼狼!”

    “这群人,全都是白眼狼!气煞朕也!”

    “他们为何如此没有定力?朕对他们不好吗?该死的!!”

    李世民怒哄。

    房玄龄和杜如晦相视一眼,都没有说话。

    大唐,对寒门读书人好吗?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若是真的好的话,那些寒门读书人会走?会背井离乡?

    不会的。

    是肯定不会的。

    他们能做出来这样的选择,那么就只有一个原因,朝廷让他们彻底的失望了。

    整个天下,整个朝廷全,都被世族门阀所把控。

    寒门读书人,完全看不到任何的希望。

    之前是没有大炎,各处都是一样的,像突厥吐蕃等外面的国家,还没大唐来的好呢,寒门读书人压根没法选择。

    但是现在,大炎帝国出现了。

    而且还有科举。

    许多寒门读书人顿时也知道,该选择哪一个国家了。

    这不是忠诚不忠诚的问题,这只是关乎着一个人的尊严和理想。

    倘若大唐,能多给寒门读书人,不说多,只需要一点点的机会,起码能让他们在黑夜中见到一点点的亮光。

    倘若大唐能做到这一步,也不会出现这么多读书人,直接连考虑都没有,便奔赴大炎的情况了。

    世族门阀,当真的是把寒门读书人上升之路,给堵的死死的啊。

    是大唐,压根就没有考虑过百姓的利益。

    无论是什么事情,都是先苦一苦百姓。

    各方面的利益,全都首先考虑和转移到世族门阀身上。

    如此一来,百姓怎么还会对你忠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