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166章 知道忍得多辛苦吗?

    在“邲之战”后,晋国发现了两个事实。

    第一个:晋国君臣清晰知道内部有太多坑货,不将那些坑货解决掉的话,哪怕是军力再强大,与楚军争锋一定会被坑了。

    再者言,晋国的军力其实并不比楚国强大,乃至于是差了不少,尤其是在可征召兵源方面。

    第二个:中原的盟友并不可靠,有太多的诸侯国压根就是墙头草。

    这个事实晋国君臣在齐国的霸权衰弱中早该发现,他们或许已经看到,可是并不感到重视,正在吃忽视现实的亏,想方设法进行弥补。

    现如今的晋国正在进行调整,各大家族明知道晋君獳会有很多大动作,无法扭成一股绳进行阻止的同时,其实也想看一看晋君獳的改革能够做到哪一步,导致各大家族表现出抗拒中又进行配合的矛盾局面。

    晋国之所以在戎国有动作,提议出自栾书。

    研究局势很久的栾书,他看到了秦国以及齐国对晋国的牵制,认为晋国也应该在南方选择一个国家来进行扶持,再让自己扶持的国家去牵制楚国,乃至于那个选定的国家能够与晋国夹击楚国。

    在诸多选项中,郑国、宋国都不合适,杨越、干越、淮夷等等一些异邦显然可以观察,最为合适的扶持对象却是楚国的死仇吴国。

    栾书的提议得到晋君獳的赞同,只是现如今的晋国不能主动去招惹楚国,怕的就是再一次与楚国展开大战又输了。

    如果晋国再输给楚国一次,不止是会在实力上出现受损,举国上下的心气也将遭受重创,想再登上霸主宝座势必就要变得更加千难万难。

    因此,晋君獳认为还是按照商量好的既定步骤进行,也就是拉拢中原诸国站在自己这一边,给予跳得最欢快的齐国重创,完成以上目标之后,想做什么再去做。

    栾书知道晋君獳是对的,晋国没有在中原称霸,压根就无法南下与楚国争雄,只能耐心地进行等待。

    事实上,栾书也就与晋君獳奏对中提出设想,很清楚没有马上实施的空间。

    更为现实的是,栾书可不想为任何人做嫁衣,哪怕方案要进行实施也该是由自己来,既:栾书想用提出的设想当筹码,对中军将这个宝座发起冲锋。

    晋君獳开始对栾书重视便是那个设想提出来之后,尤其是栾书在朝议上提出那些提议,更加让晋君獳认为栾书是一个很不错的中军将人选了。

    什么提议?就是:晋国可以适当对大国让利,先将大国团结在晋国身边,晋国重新称霸成功再对那些不知好歹的国家秋后算账。

    楼令几次偶然见证了栾书与晋君獳的奏对,尽管并不知道栾书的全面布局,不得不承认栾书比旬林父、士会和郤克更适合坐在中军将的位置上。

    曾经的旬林父与士会或多或少有一些建树,只不过大多干的是修修补补的活,两人并没有拿出“战略”层次的东西出来。

    楼令发现晋君獳越来越欣赏栾书之后,其实心里是担忧的。

    现在的中军将是郤克,中军佐是智首,偏偏上军将是旬庚。

    以晋国既定的不成文规则,排除出现不可控的意外,或是有人让贤,卿位是一种顺位递补的规则。

    那么,郤克不再担任中军将,智首就是下一任的中军将,智首之后是旬庚,等于会出现旬氏连续两次担任中军将的情况。

    其余人对旬氏可能连续两次担任中军将感到担忧和忌惮。

    晋君獳却是有十足的信心进行把控,他的信心来自公族实力全面占优,以及郤氏根本不会允许旬氏连续担任中军将这个官职。

    楼令的担忧在得知旬氏心里清楚且已经决定蛰伏后消失,再也没有做任何多余的举动,更是很好地管住自己的嘴巴。

    “很多时候,我都害怕自己因为知道太多,哪天直接给人间蒸发了。”楼令打定主意,出征班师之后,没有必要还是少进宫城为妙。

    晋国的中军与上军在“帝丘”会合卫军,大军在“帝丘”城外驻扎了二十天。

    这种耽搁属于必要,几位来自晋国的卿大夫需要跟卫国君臣展开社会,同时两国都要派人前去“临淄”对齐国递交宣战书。

    毕竟,当前是讲究君子之战的时代,秦国、吴国、越国等等这一类明确知道争霸无望或无法成为区域一霸的国家不在乎规则,晋国、楚国、齐国、宋国等一些想当天下霸主或成为区域一霸的国家才不会完全无视规则。

    “卫、鲁联军败了!”

    行军半途,那个消息在军中传开,很多人才知道齐国已经发动对鲁国的入侵,卫国派兵帮助鲁国,随后卫国和鲁国联军被齐军击败。

    齐军入侵鲁国是在秋收之前,也就是晋国使节团离开“临淄”不久,后一脚齐国派人对鲁国宣战。

    农忙时节出兵交战是齐国惯用的老套路,他们仗着的就是自己经济好,哪怕耽误一年的农耕,出现损失也能够承受得起。

    这种套路是管夷吾(管仲)执政时期首创,先用在异邦身上,后面用在诸夏体系的其余诸侯国。

    轮到管夷吾开始针对各诸侯国,齐国更是一再结合经济战,弄得中原列国欲仙欲死,甚至将主要针对的楚国搞得从国家层次破产了。

    “齐军没有乘胜追击,相反引兵退回本国。”

    “国佐代表齐君接受我们的宣战。”

    “高固领兵在‘艾陵’一线,摆出阻击我们的架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