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199章 这……多不好意思啊?

    一顿饭吃着吃着,楼令认识了不少鲁国的贵族。

    一开始,叔梁纥还能待在核心区域,慢慢就被挤了过去,只露出一个头时不时跟楼令交谈一句话。

    这个是因为叔梁纥没有大夫爵位,他一个“士”很难去顶其余有大夫爵的鲁国贵族,只能被迫退出核心区域了。

    楼令发现一点,鲁国有大夫爵位的人可真多,并且他们之中只有少数来自叔孙氏、季孙氏、孟孙氏。

    鲁国贵族多就很合理,许多是从周公旦那一代就为大夫爵,传承到当代。

    而周公旦既是鲁国的开国之君,他还是周王室的摄政,国中有大夫爵的人肯定极多。

    那绝非是周公旦假公济私,纯粹就是在用人方面会优先选择国中的人手,一来二去肯定是鲁国被用的人手多,可不就产生更多有大夫爵的人了嘛。

    这个跟后世有新的王朝建立,大多数功臣来自同一个地方的道理相同。

    开国之君在用人上必定优先选择熟知的人,有什么比同乡更加互相熟悉,忠诚度也能够得到更大保障?

    即便不是开国之君,只要是某人掌权,用人绝对也是优先选择乡党。

    因此,某个地方出了“龙”之后,大批人才自然也就涌现了。

    这就证明了一件事情:治理一个国家,只要某个乡或县的人们有充分的机会,一个乡或县的人才来治理整个国家完全就够了。

    因为楼令在这一家食肆用餐的消息被传播出去,越来越多的鲁人开始往这边赶。

    很多人知道自己根本不够资格与楼令结交,其实就是想来凑热闹。

    一些人则是带着结交的心思,他们到来之后利用家族地位占据离楼令更近的位置,可能是一露面便介绍自己,也能是聊着聊着再点出自己的来历。

    这已经不是在吃饭,完全变成了一次大型社交现场。

    “这么说,令大夫是因为国佐苦苦哀求,才当场放了?”孟孙南一副很解恨的样子。

    楼令适当地露出错愕的表情,说道:“怎么能够那样说呢?我能够在战场上俘虏齐卿,不能够进行侮辱啊。”

    这个孟孙南是孟孙氏当代的世子,他算是在场鲁人中最有份量的那一个了。

    季孙氏和叔孙氏一样有族人在场,只不过从家族地位到国家官职都比不过孟孙南,他们只能甘当孟孙南的陪衬。

    连叔孙氏或季孙氏的族人都只能当陪衬,其余人就更不用多说了。

    事实上,当前的鲁人深恨三桓,只是敢怒不敢言而已。

    三桓主持“井田制”的整顿,他们却是利用职权大肆牟利,不知道整得多少中小家族破产,一些大家族或是跟着喝了点汤汤水水,不然就干脆被肢解分肉。

    现阶段的三桓将鲁国搅得乱七八糟,他们大肆获利的同时,已经开创出三桓独大的局面,奠定了鲁国就此由三桓说了算的格局。这一种格局从当前开始,一直到鲁国的国祚被楚国所灭的那一天。

    “令大夫若是不急忙离开‘曲阜’的话,还请来我家中赴宴?”孟孙南进行邀请。

    楼令自然是说道:“若是大军没有拔营班师,令自当拜访。”

    这次,吃的不是饭,聊天也聊得比较杂。

    最后,叔梁纥没有如愿付账。

    原因?这一家店就是孟孙氏的产业,既然孟孙南亲自过来,哪有其余人付账的资格。

    所以了,即便是请客吃饭,真的也讲究身份地位。

    楼令来到食肆大门边,看到外面挤满了人,一时间有点犯难了。

    “去,驱离无关人等。”孟孙南吩咐随行的护卫。

    那些护卫挤出去,一边大喊让外面的人退开,另一边开始向一些不是贵族或“士”、“徒”的鲁人动手。

    鲁国嘛,一个比其余诸侯国更加讲究位阶的国度,他们的“君子之风”体现在了很多地方,其中包括不把黎庶、奴、隶、仆当人。

    那不是嘲讽,更不是瞎讲,也不是独指有身份就能随便欺负人。证据在于所有诸侯国之中,独独鲁国的殉葬之风浓烈,随便一个贵族逝世,起码要有数百仆、奴、隶陪葬!

    这样一个特别讲究身份区别,大肆用活人进行殉葬的国家,他们偏偏标榜自己是君子之国,某种程度来说其实也没有错,根由在于姬周这个王朝的秩序便是这般模样。

    其余更改殉葬制度,乃至于完全废弃殉葬的诸侯国,他们反倒是放弃了执行属于姬周的秩序,至少是放弃了其中的一部分秩序。

    楼令回到营区。

    楼见立刻迎上去。

    “家主,购买到了六百二十四名女人。按照家主的要求,全部是适合生育的女子。”楼见不是在邀功,只是交差而已。

    楼令不用刻意交代其余的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