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279章 好事多磨

    吴国对淮夷的大胜,究竟是到了什么样的程度?

    这么说吧,吴军花费不到一年的时间,将吴国的势力范围膨胀了近乎一倍!

    也就是说,吴国攻打淮夷,使得自己的势力范围扩大了一倍之多。

    与此同时,吴国不止出兵攻打淮夷,他们还出兵南下攻击干越,打得干越诸部落不断后退,又拓土数百里方圆。

    短暂的一年之内,吴国的势力范围膨胀了两倍之多,能够想象吴君寿梦以及其众臣该有多么意气风发。

    尽管淮夷或干越都是散装的部落联盟,可是吴国的扩张就是一个事实。

    另一个事实是,吴国即便得到扩张,其实得到的基本都是没有经过开发的土地,短时内非但对国力不会有助长,相反是会对吴国产生各方各面的压力。

    只不过,那都不是事,只要将土地占领下来,并且土地不再丢失,总有一天能够用上,甚至仅是充当可控缓冲区域也是极好的。

    晋国使节团这边只知道吴国对淮夷取得了大胜,并不知道吴国还出兵攻打了干越。

    这种双线出击,尤其还在两条战线都取得大胜的情况,其实并不能证明现如今的吴国有多么强大。

    因为不止吴国能够做到,哪怕是中原诸侯之耻鲁国也可以轻易做到,理由是那些部落联盟的实力实在是太弱了。

    晋国使节团途经徐国地界一样没有遭遇到任何麻烦。

    其实,不是沿途都是文明人。

    说白了就是,晋国使节团拥有八百多武士,看上去精悍且武备齐全,排除国家性质的袭击,哪支想做无本买卖的队伍会那么不开眼,选择袭击晋国使节团?

    从离开晋国到进入吴国势力范围,郤至、楼令等人耗费了将近五个月的时间,中间的三个月在宋国。

    “没有人迎接。”郤至说这一句话的时候,脸色并不好看。

    郤至“呵呵”笑了几声,继续说道:“回国吧?”

    没有人会将郤至那句话当真。

    他们爬山涉水好不容易来到吴国的地界,怎么可能说回去就回去?

    只不过,吴国君臣明知道会有晋国使节团过来,哪怕不知道晋国使节团什么时候会抵达,却是知道晋国使节团的路线和抵达地点,怎么都应该派人候着的。

    那不过是被郤至事先料中,吴国君臣因为连续取得大胜,认为自己牛逼,不用多么在乎晋国。

    郤武开口说道:“联系巫臣大夫?”

    对,这是正确的应对方式之一。

    他们重新退到徐国的势力范围,安营扎寨之后,一支三十来人的队伍在郤武的率领下离开。

    郤武将会带人前往“吴”找到刑巫臣,不会前去拜访吴国君臣的其中一人。

    至于刑巫臣知道后要怎么来做事,看他自己的发挥了。

    “这边水网多啊。”郤至第一次来到南方,讲实话比较不习惯。

    楼令在没有魂穿之前是南方人,只是身体变了,生理上同样不是那么适应南方的一切。

    该怎么说呢?哪怕同样是空气,南方的空气就是会比北方潮湿,不止是会造成平时的不适应,生病的机率也会增加许多。

    另外,郤至说南方,徐国地界并不算多么南方,只是以中原的认知来定界线而已。

    真正的南方在沿海,他们还要走上两百多里才能够看到大海。

    吴国位处的区域定义起来是东南,以当前论气候跟晋国那边差别不是太大。

    要是去了闽地,或是阳禺、缚娄或驩兜之类,中原人才会见识到什么叫热带气候。

    当然,那是当前的情况,也就是诸夏大地多处属于温带气候。现代的广州那一片区域目前则是属于热带气候,每年的下雨天气也远超中原地区。

    郤至、楼令等人在徐国地界一待,直接待了一个月之久。

    在这一段期间,不少徐国的部落首领过来拜访,郤至压根没有与之社交的兴趣,倒是楼令很乐意跟那些首领见一见和聊一聊。

    只是,语言是一个大麻烦,楼令不会说夷人体系的语言,好多首领讲不了“雅音”。

    所以了,那些部落首领不带翻译的话,双方就只能比手画脚的那一种连蒙带猜交流方式了。

    陆陆续续交流下来,楼令对徐国有了初步的印象,当地或许是夷人居多没有错,他们却是自主在向诸夏的生活方式靠拢,不再单纯以渔猎以及采集生活,其实已经开始在展开农耕了。

    而那些徐国的部落首领,他们现在对吴国展现出来的扩张野心感到非常担心,耿直一些的部落首领直接就提到,能够用什么方式换取到晋国的庇护。

    那些事情哪里是楼令能够决定的?再则,要是徐国之主……,也就是得到承认的部落共主拜访晋国,再对晋君獳提出寻求庇护的请求,超大概率不会得到晋君獳的回应。

    原因非常现实,既徐国显得太过于弱小,现在的晋国需要吴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