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287章 好家伙,被装到了!

    “吴军的战车数量极少,款式看上去也很落后。”

    “他们似乎也不讲究编制,没有‘伍’、‘两’、‘卒’之类的配合?”

    “倒是战舟的组织度看着不错,有娴熟的协同。”

    吴国肯定有相关的军队编制,只是他们跟楚国有相同的毛病,毛病还比楚国更大一些。

    楚国有自己的编制,他们是“伍”、“什”、“两”、“队”、“旅”、“师”、“军”的方式,只是从“队”这个作战单位开始,战车与人数方面就跟中原不一样了。

    吴国有编制的单位名称则是跟中原一样,只是只有“正规军”有编制。

    楚国那边虽然有编制,但是他们都以贵族部曲的形式。

    也就是说,楚军是以一个家族的私军为单位,每一个家族出动的兵力便是一个作战单位,并不像晋国等中原列国会那么严格划分编制。

    在秦末逐鹿战争中因为是楚人最终成为天下共主的关系,好多制度其实也就用了楚国的模式,比如军队的副指挥叫副将。

    是的,刘邦一开始就是天下共主,后面剪除了异姓诸侯,才有了刘汉江山。

    而刘邦虽然执行的是汉承秦制,好些官职名称以及相关权柄,其实是楚国的那一套。

    楼令真的没有看到多少吴军的战车,有也是很老旧的款式。

    “或许……,南方也不适合大量使用战车。”楼令一路过来,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河水和溪水极多,山林方面也是比较密集。

    这种地形之下,不是约战的模式,恐怕很难让两军摆开阵势进行交战?

    相比之下,由于河水、溪水以及山林很多的关系,看着就适合打运动战。

    刑巫臣特别提到晋国需要帮助吴军训练步车体系,他好像是没有集合吴国与楚国的地形?

    在楼令看来,吴国实力不如楚国,该是用十六字真言的战法才对。

    什么十六字真言?既是: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只不过,楼令才不会将这一套兵法教给吴国。

    另外,吴国现下其实也是应用那“十六字真言”的做法,只是显得比较原始,并且有些不得其法。

    郤至新选了驻地,位置在距离“鸠兹”三十里外大江边上的一座山头。

    讲真话,楼令是拒绝在山上驻营的。

    不过,楚国那边明确表示不会攻击,吴国毛病了才攻击,也就让楼令不是那么坚持。

    在楚军来到“鸠兹”附近的第三天,楚军开始进逼“鸠兹”这座军镇。

    楚军的先锋部队数量约是七千,他们很是小心翼翼穿过一片水网密集的区域,随后开始了大肆的砍伐树木。

    “这是要清出一大片区域来作为驻营地点。”郤至说出了自己的判断。

    当前的诸夏,不管南方还是北方,总之就是各种密林,只是南方的树木种类会比北方更为丰富,灌木丛之类也比北方密集。

    楼令很想就近去看看楚人怎么伐木,心里却清楚并不好办。

    其实,楚人也就拿斧头或大刀砍树,锯子什么的一定没有。

    因为缺乏各种更便利的工具,五千多楚人劳作了将近七天才开辟出足够的空间,期间营寨也被搭设出一定的规模。

    在那一段时间,吴军有骚扰楚军,只是楚军后续又开来了将近一万五的兵力,在“鸠兹”驻军并不超过一万的吴军只能小规模袭扰,对楚军的做业影响并不是太大。

    楼令甚至能够看出楚军很适应吴军的袭扰,绝不会因为哪里遭受攻击,导致大区域出现混乱。

    “这是跟中原完全不一样的打法。”郤至说道。

    作为郤氏核心成员之一的郤至,他了解南方吗?

    或者说,当前的晋国高层,有多少了解南方的人呢?

    楼令不知道晋国高层,能够看得出来的是郤至一点都不了解南方的情况。

    要说晋人之中谁对楚军与吴军的交战方式不感到诧异,一定要算楼令一个。

    现在才哪到哪呢?不到发挥“战争艺术”的时候,其实也就是楚军与吴军的统兵者,他们各种依靠自己智力的较量,没有成系统的理论出现。

    楼令说道:“吴国舟师出现在上游约八十里之外,他们已经尝试冲击三次,遭到楚军的横江缆绳战法抵制。”

    这个是老楼家斥候侦查到的情报,为此还牺牲了两个人。

    有牺牲之后,楼令就收缩了外派人员,不再派人出去了。

    郤至就奇怪楼令为什么会知道那些。

    楼令只是笑了笑,没有给予答案。

    说起来很有意思,进行“君子之战”的情况之下,中原的交战军队,他们连对方的传令兵都不会伤害,更是没有战前侦察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