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305章 未雨绸缪

    楼令当然知道地盘不是越大越好,讲究的是拿到手,还要能够利用得起来。

    只不过,地盘也分区域,有些地方看似很好,那却是平时的状态之下,一旦出现动荡就将立马燃烧战火,或是变得处在危若累卵境地。

    自从楼令获得了“平陵”地,后面再得到“吕”地与“瓜衍”地,一直坚定地大力开发“平陵”一地,对于“吕”地和“瓜衍”地的开发不能说没有,只是“吕”地和“瓜衍”地的建设力度真的也就那样。

    这是楼令很清楚楼氏是一个什么样的家族,压根没有余力同时开发三块封地。

    现在,楼氏在“平陵”周边开垦出了二十八万多亩的耕地,其中三分之一的耕地集中在有大湖泊的区域。

    二十八万亩耕地多么?讲实话是一点都不多,不过那是楼氏耗费了五年多时间取得的成绩。

    现如今的楼氏,拥有的耕地数量约是三十七万亩左右?大概数据的偏差不会太大。

    拥有三十七万亩耕地的楼氏,总人口已经达到四万七八千的样子,讲实话就是产出方面还显得略略有拮据,仍然需要对外采购粮食。

    比较尴尬的事情是,由于楼令过于在意土地开垦,忽略了其它的东西,导致其它生活物资的生产被耽误,许多物资是需要向其它家族采购来应急的。

    其实,新兴家族就是那样,顾得上这样,肯定也就顾不上那种,及时调整什么的更是不存在,只能是慢慢来补齐了。

    “我们接下来的计划是,以点盖面来发展太原。”

    “先在那边建设一个个村庄,它们将围绕着这一块土地。”

    “我点到的这个为止,它在三年或五年之后将会筑城,成为我们的‘都’所在。”

    楼令所点的位置并非赵氏所选定的“晋阳”位置。

    赵氏选定“晋阳”是在极其靠近汾水的西岸,有点三面环山一面靠水的意思。

    以赵氏的那种选择,他们注重的是考虑遭到攻打之后怎么来防御,不需要思考怎么来进行产出。

    那是当时的赵氏有着众多封地,家族有着悠久的积累,平时各地也有在产出,自然是只需要考虑“晋阳”的防御就够了。

    楼令有危机感,可是他的危机感跟赵氏并不一样。

    目前的楼氏不是什么大家族,不得不面对的死敌什么的更是没有,应该要有忧患意识,只是不能把自己吓得够呛。

    所以了,楼令选择的筑城地点虽然也是在汾水西岸,位置却是更加靠近涂水,当地位处汾水与涂水的交汇处,西面和北面有群山,南面却是一片开阔地。

    如果按照历史的正常发展轨迹,其实那个地方的西南位置会被筑一座叫“梗阳”的城池。

    不过嘛?楼令要在那里筑城,并且已经取名叫“太原”了。

    楼令也就不知道一点,没有他的话,约在三四十年之后,晋国会在楼氏选址的附近筑城,正式名称叫“梗阳”,当地人就称呼为太原。

    而后世的太原在更北边。

    时过境迁,沧海桑田,莫过如此了。

    楼令交代携带任务前往北方开拓的那一批人,建设村庄的同时,每年春播、夏收、夏补、秋收之余,动员携带筑城材料前往囤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