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1186章 普及识字得靠钱

    “这样一来,短时间内便招募到了数百名识字先生。”

    “他们平日只教学生一件事,便是识字写字,理解其字义,而且只教常用文字表中的文字,绝不牵涉其它。”

    “就这样,在短短一年间,青山县的适龄孩童实现了半数识字。”

    “譬如什么书信、契书等,只要有人指点格式什么的,他们便可代笔手书。”

    “当然只是教会常用文字这二千余字,尚嫌不足。”

    “所以臣又令人编纂了一部《青山字典》,凡入学之孩童人手一本。”

    “内中除列出常用文字表二千字外,还有次常用文字三千余字。”

    “再教会他们以字典查字学字之法,由他们自行学习此常用文字,不再消耗人力在教导这些上面。”

    陈言侃侃而谈,唐韵听得聚精会神,终于明白他为何说缺先生的事简单。

    等到陈言说到口干舌燥,停下来稍息时,她才道:“但这只能教会他们识字,可识字只是手段,若要启发民智,岂非还是要找那些学问精深的先生?”

    陈言自己给自己倒了杯茶,喝下去润了润喉,这才道:“皇上忘了方才书房那些书么?”

    唐韵怔然片刻,忽然反应过来,双眸渐渐睁大,道:“你的意思是,以书代人?”

    陈言欣然道:“然也!已经掌握了字义,他们便可自行看书,学习书上的内容。自然,这必然比不上人力教导的效果,但看得多了,自然也能学到些东西。为免内容艰深难以理解,臣还找人审核修正书中内容,尽可能让文字浅显直白。”

    唐韵吃惊地道:“这真能学到东西么?”

    陈言从容道:“至少目前为止,臣青山县效果还是十分卓着。孩童的学习能力最强,只要勤读勤练,基础的文化修养还是能培养起来的。”

    唐韵听得有些激动起来。

    的确,如果门槛是能识字就行,那确实可做先生之人数量绝对不少!

    原本大周一位先生要从千里挑一,若是按这个标准,那只需要百里挑一,有些地方甚至可以十里挑一。

    她在心中将方才陈言说的话反复琢磨了几遍,才长吁一口气,道:“你这法子确实值得一试。不过,你说的只是孩童,那成人如何是好?”

    陈言继续道:“成人与孩童有个极大的不同,便是需得养家。要他们入塾就学,并不现实。所以臣选择了另一种方式,以孩童带家人,并且实行‘识字赏钱’之策。”

    让入学的孩童回家之后,反过来教家里人。

    若是家中没有孩童,可向邻家讨教。

    但大人往往没有多少动力学习识字,陈言便用了激励之法,凡成人识字,每识得一字,至官衙审核通过,便可赏一文。

    这样二千字常用文字表背下来,也能赚得二两银子,自然愿意利用业余时间学识字的大人便多了起来。

    甚至有些人索性不出去干活儿,专注于在家中学字。这在青山县发展之初,几乎与出去干活儿赚的银子差不多了,等于不辛劳就能赚钱,何乐而不为?

    等到他们学懂识字,为了赚更多的银子,便会去自学书本中所教的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