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1325章 疑点太多了

    “兼官员渎职案,甚至官员谋私案。”陈言想也不想便道。

    “这未免有些儿戏了吧!”范明德忍不住了,“此案照地方所言,证据确凿,陈相不信地方所审之据,只凭自己臆想便批出此语?”

    这话确实有道理,唐韵也不禁点了点头。

    “此案疑点有三。”

    “其一,府库有重兵把守,而抓捕的窃贼乃是四十七人。”

    “这四十七人再怎么厉害,也不可能冲破重兵把守的府库,强行抢夺,故而只能以窃盗的方式来取银。”

    “可若是窃盗,又岂需要四十七人这么多?”

    “难道盗窃者不怕被人发觉,居然安排这么多人在外面接应?”

    “其二,府库有高墙阻隔,按地方呈交的审录,窃贼是以绳索系于墙外大树,将库银逐箱绑于绳上,再让人从墙外树上将银箱吊起。”

    “但八万二千余两库银,按大周地方官库的制式,是以每箱二千两的规格盛装。”

    “故而共计四十一箱。”

    “二千两,亦即二百斤,加上箱子要达到二百二十余斤。”

    “若要将这般沉重的箱子以绳索拖上墙头,至少须在树上安排两名粗壮大汉。”

    “库房外定时有人巡视,必会经过,岂看不到树上之人?”

    “而四十一箱银子要全数运出去,不是一两刻钟可办到,从盗取到运出,至少需要两三个时辰。”

    “这段时间,按一般州府的安排,巡视间隔最多半个时辰一次。”

    “故而在这些窃贼行动时,至少会有府兵巡视五至六次。”

    “然而奏疏之中,竟说盗窃之时无人察觉,不是巡视的府兵没去巡视,那便是巡视的府兵双目视物有碍,甚至府兵本身便有问题。”

    “更何况,箱子颇大,目标明显,送到墙外后,便须尽快运走,否则易被人看到。”

    “而奏疏中说,贼人是用马车在墙外接应,运走了银箱。”

    “既然有马车,那为何还需要动用四十七人?十来人便足够了。”

    “再则四十一个银箱,不是一辆马车一次便可运走,要么多辆马车,要么一车来回多次运送。”

    “马车动静不小,就算库房的府兵是瞎了,难不成也聋了?”

    “要真是,那建州府是怎样让这些又聋又瞎之人做了府兵的?”

    “其三,事发后,不过三日,便抓齐了所有疑犯。”

    “但奇怪的是,库银全都没找回来。”

    “查案之人厉害到三日便能侦破此案,却又无能至一两银子也查不回来,这难道不可疑?”

    “其实疑点还有很多,臣也只是捡些要紧的说,请皇上明鉴。”

    众人一直愣愣地听着,直到陈言收了声,也没回过神来。

    唐韵却是听得动容,道:“你之所言颇有道理,虽说未必便是内贼自窃,但其中蹊跷确实应当细查。想不到短短时间,你便能看出这么多疑点。”

    说着,转头瞥了范明德等人一眼。

    范明德整张脸腾地一下红了个透,呐呐地说不出话来。